18世紀中葉威尼斯,由於受到法國的影響也興起了羅可可藝術風格。威尼斯之所以能接受羅可可藝術,是因為威尼斯在藝術上向來就追求享樂主義和浮華富麗。羅可可繁縟的裝飾性與威尼斯藝術家的藝術思想可謂不謀而合,因此,在藝術追求上的互相汲取真正是在所難免的。
意大利羅可可繪畫的主要代表勞·卡爾耶拉(1675-1757)是一位女畫家。她的色粉筆畫肖像畫特別出名,1705年成為聖路加學院院士,此後又成為波倫亞竽院和巴黎雕刻繪畫學院院士。1719-1721年間她曾在巴黎住過一段時間,她的才能曾受到華托的稱讚。她的一生主要在威尼斯度過,其繪畫也主要為當時的上層社會服務。婉約晶瑩、色調豐富是她繪畫的特色,其中既有羅可可藝術的華麗富貴,又不乏古典藝術的莊重典雅,顯得甜雅而不媚俗、雅麗而不輕佻,是一種很容易被人接受的藝術風格,她也因此頗受當時人們的歡迎,從而訂單不斷。色粉筆畫》狄安娜》和《舞蹈家巴爾裏娜·卡巴尼肖像》是她的代表作。
《狄安娜》是一幅優美的少女肖像。畫中女子顯然來自上流社會。她美麗而清幽的眸子中所流露的是一種優雅和驕矜,有一股令人不敢輕視的倔強和自尊。然而,她那白皙纖細的手指卻是典型的羅可可式的彎曲著,有一點顯而易見的矯揉造作。這與法國羅可可畫家華托畫中的女子有異曲同工之妙。卡爾耶拉作為女性畫家,她本身的天性使然,羅可可纖細華麗及靡靡之風正好與之相得益彰,這也是她的繪畫作品在當時頗受歡迎的原因之一。
雅各波·阿米尼高(1675-1752)也是一位國際性人物,他長期在國外工作。他於1717年離開威尼斯來到巴伐利亞,1729-1739年間住在倫敦,在這中間還到過巴黎,受到法國羅可可藝術的影響。1747-1752年在西班牙宮廷工作,成為著名的宮廷畫家之一,最後,他在西班牙逝世。阿米尼高雖然受羅可可的影響,但又不完全是羅可可畫家,他同卡爾耶拉一樣,還帶有古典主義風格的傾向《宙斯和卡裏斯多》是他的代表作。
接近羅可可風格的還可以舉出如彼德羅·朗吉(1702-1785)。他作畫的題材多是上層人物典雅悠閑的生活。他的畫真實、優雅且富有風趣,很受貴族和富商們的青睞。朗吉的作品雖然有不少羅可可之風,然而公允地說,它更接近夏爾丹的市民藝術風格。《音樂會》、《舞蹈教師》、《占卜者》是他的代表作。
18世紀中葉以後的羅馬,古典主義風格日益占上風。羅馬比較著名的包·巴道尼(1708-1787)就是一位古典主義的畫家。他是拉斐爾的崇拜者,他在羅馬精心研究古代藝術及學院派畫家的作品。他的作品多取自於神話題材,往往在神話故事中又包含著哲理性。《赫拉克勒斯在十字塔口》是他的代表作,在這幅作品中,年輕的赫拉克勒斯在維納斯和彌涅耳瓦兩位女神麵前要作出抉擇。愛神維納斯要他追求愛情和享樂,而智慧女神彌淫耳瓦要他走一條奮鬥和艱苦的道路去建立事業。畫家極力表現處於兩難之境的赫拉克勒斯的猶豫和思索。
§§第十二章 異彩紛呈的19世紀藝術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