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空閑時間‘小來來’不是賭博,沒有害處”,這種說法對不對?
很多農民朋友喜歡在空閑的時候和親戚鄰裏打牌、打麻將,認為這不是賭博,沒有什麼害處。那麼,您是否清楚,什麼樣的情況算作賭博呢?2010年11月5日,江蘇省公安廳官方網站發布《關於賭博違法案件的量罰指導意見》,正式確定各地公安機關可據此製定實施細則。
對帶娛樂性質的熟人間打麻將、玩撲克等“小來來”行為,起罰點是個人賭資達到200元。
對聚眾賭博等違法行為,“起罰點”則是人均賭資100元。
對查實的賭資實行累計計算,即使第一次被抓時夠不上處罰標準,但以後還玩被抓,賭資跟前麵累計,總數超過“起罰點”照樣進行治安處罰。
血親和姻親之間不以營利為目的、帶有財物輸贏的打麻將、玩撲克等活動,不算賭博。
16 我們怎樣充實業餘生活?
在我們的物質生活越來越豐裕的情況下,怎樣使我們的業餘生活更有價值和意義,這是我們需要思考的一個問題。社會主義新型農民的要求是: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我們應結合這些要求來充實業餘生活,要堅持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多讀書,多看報,掌握先進的農業科技、飼養技術等,了解基本法律法規,關注國家大政方針的調整,把握市場動態,增強自己發家致富的本領,同時,我們還可以結合自己的興趣,挖掘自己的潛能,在文化、體育、娛樂等活動中陶冶自己的情操,讓我們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17 你了解“低碳”嗎?
低碳,是指較低或更低的溫室氣體(以二氧化碳為主)排放。隨著世界工業經濟的發展、人口的劇增、人類欲望的無限上升和生產生活方式的無節製,世界氣候麵臨越來越嚴重的問題,二氧化碳排放量越來越大,地球臭氧層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機,全球災難性氣候變化屢屢出現,已經嚴重危害到人類的生存環境和健康安全,即使人類曾經引以為豪的高速增長或膨脹的GDP(國內生產總值)也因為環境汙染、氣候變化而大打折扣。目前的主流看法是,導致氣候變化的過量碳排放是在人類生產和消費過程中出現的,要減少碳排放就要相應優化和約束某些消費和生產活動。
焚燒秸稈危害大
焚燒秸稈危害較大。一是汙染空氣環境,危害人體健康。有數據表明,焚燒秸稈時,大氣中二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顆粒物等對人的眼睛、鼻子和咽喉黏膜會產生刺激作用,影響人們正常生活。二是易引發火災,威脅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秸稈焚燒,極易引燃周邊的易燃物,尤其在山林附近,一旦引發火災,後果不堪設想。三是易引發交通事故,影響道路交通和航空安全。四是破壞土壤結構,造成農田質量下降。焚燒秸稈使地麵溫度急劇升高,能直接燒死、燙死土壤中微生物,影響作物對土壤養分的充分吸收,直接影響農田作物的產量和質量,影響農民收益。
其實不要小看秸稈的用處,它的開發利用有下列途徑:一是機械化秸稈還田,可以改善土壤的通透性,改善土壤的保水保肥能
力。二是過腹還田,將秸稈變成易於家畜消化、口感性好的優質飼料。三是培育食用菌,育菌後的基料經處理後,仍可作為家畜飼料或作肥料還田。四是製取沼氣,利用秸稈產生的沼氣進行做飯和照明,沼渣喂豬,豬糞和沼液作為肥料還田。五是用作工業原料。
18 你知道什麼是低碳生活嗎?
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時所耗用的能量要盡力減少,減低碳特別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從而減少對大氣的汙染,減緩生態惡化,主要是從節電、節氣和回收三個環節來改變生活細節。目前,節水、節電、節油、節氣的低碳生活,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是一種生活態度,也成為人們推進潮流的新方式。總的來看,低碳生活理念可以概括為“適度吃、住、行、用,不浪費,多運動”。
19 什麼是低碳農業?
低碳農業是一種以低能耗、低汙染、低排放為基礎的農業經濟模式。低碳農業是農業發展觀念、發展模式上的一場革命,是轉變農業經濟增長方式,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由於多年來重視農業生態環境的傳統和近年來對循環農業的關注,低碳農業實際上已存在於我國各地的農村之中,低碳農業可以說是生態農業、綠色農業的進一步發展,它不僅像生態農業那樣提倡少用化肥農藥、進行高效的農業生產,而且更注重整體農業能耗和碳排放的降低。
低碳農業積極倡導立體種養的節地模式,提高土地產出率;重視農業生產中的節能減排技術的應用;注重農業資源的綜合利用。
20 什麼是低碳的消費方式?
低碳消費是一種不追求奢侈、不貪圖數量、理性而收斂的消費方式,倡導放棄使用一次性用品,戒除炫耀消費、奢侈消費等消費陋習,利於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廣義的低碳消費方式包括五個層次:一是“恒溫消費”,消費過程中溫室氣體排放量最低;二是“經濟消費”,即對資源和能源的消耗量最小、最經濟;三是“安全消費”,即消費結果對消費主體和人類生存環境的健康危害最小;四是“可持續消費”,對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危害最小;五是“新領域消費”,轉向消費新能源,鼓勵開發新低碳技術、研發低碳產品,拓展新的消費領域,更重要的是推動經濟轉型。
案例卡片
低碳消費是一種理性的生活態度
宋某是一位80後,年輕時尚的他已經堅持多年過著“低碳生活”。他家在更換洗衣機時,考慮到滾筒式幹衣機將會增加2.3千克的二氧化碳排放,就購買了低耗能的普通洗衣機;他與家人從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因為聽說全國減少10%的塑料袋可節省的生產能耗約為1.2萬噸標準煤;他和家人堅持戶外運動,不選擇空調健身房、電動跑步機等進行健身消費,以避免耗費電力和增排溫室氣體。
包某是標準的低碳一族,少開車、少用電等是他低碳生活的縮影,“省的就是賺的”是他的口頭禪。
劉阿姨這幾天把家裏的燈全換上了節能燈管,她說,過去一直都用40瓦的白熾燈,現在換上了10瓦的節能燈,省電還環保,每月電費也隻是過去的1/4。
從降低能耗、節約水電、減少具有汙染性材料的使用等日常小事入手,低碳一族在形成低碳消費習慣的同時,還促進了低碳經濟的發展。
21 我們應養成哪些低碳生活的好習慣?
對於每一個普通人來說,低碳生活不是能力問題,而是態度問題。我們先來看一組數據:我們常用的電腦,有人習慣讓其長時間處於待機狀態,如果養成隨手關機的習慣,就可以減少45%的二氧化碳排放;手機充電器不使用時,如果不從電源上拔下來,那麼一年就會增加20千克的碳排量。此外,還有很多人有不少生活陋習:無節製地使用塑料袋,出行過度依賴私家車,嗜好“一次性”用品等。如果意識到這些習慣的有害性,從日常生活點滴入手,注意節電、節油、節氣,每一個小小的舉動都能為減少碳排放貢獻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