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大學生網絡遊戲成癮的生理危害(1 / 2)

適當的網絡遊戲是緩解生活、學習和工作壓力的娛樂工具。人們通過對遊戲角色的扮演,來放鬆心情,然後更充分的安排和利用自己的時間來提高工作和學習效率,使得個體能夠勝任自己的角色。然而,過度的網絡遊戲甚至是網絡遊戲成癮,會直接作用在個體的生理特征上,直接構成對遊戲玩家的視覺、神經內分泌係統、身體功能等的危害。

網絡遊戲成癮者表現在遊戲中的一個重要標誌就是超長遊戲時間的投入和不合理的飲食。調查顯示,有50%的角色扮演類玩家每次玩遊戲時間在1-4小時,玩8小時以上的占玩家的14%,網絡遊戲成癮者每次玩遊戲的時間更長,有的甚至是連續幾天都不休息。超長時間的遊戲投入,使得遊戲玩家的眼球隨著不斷變化的遊戲畫麵和遊戲背景而變動,造成視覺係統的損害,輕者可以引起眼睛幹澀,重則引起視覺模糊甚至視網膜脫落等嚴重後果;同時,長時間端坐在電腦旁,強迫體位和電磁波輻射也會對遊戲玩家的身體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壞。遊戲玩家,一旦沉浸在網絡遊戲的激情澎湃之中,就會不能自拔,由此導致不合理的飲食起居,嚴重破壞了原有的生物鍾,機體免疫力也會隨之下降,神經內分泌係統也會發生功能異化。

一、網絡遊戲成癮直接危害大學生玩家的視力

在網絡遊戲的過程中,玩家要集中注意力,眼睛要緊緊盯著遊戲畫麵中的動作和背景的變化情況,以此來保證“自己”在遊戲中能夠生存並且能夠升級。一般的遊戲玩家每次遊戲都要在1-4小時,網絡遊戲成癮者的遊戲時間更甚。醫學研究表明,長時間的關注在電腦屏幕上,視網膜上的感光物質視紅質會消耗過多,如果沒有補充其合成物質維生素A和相關的蛋白質,會導致視覺係統的損傷,出現諸如眼睛幹澀、視力下降、眼睛疼痛、暗適應能力下降等問題,過度的眼睛疲勞還會出現青光眼等症狀。

與此同時,遊戲玩家在遊戲過程中眨眼睛的頻率相較非遊戲進程中頻率也會降低。正常人每5-6秒眨眼一次,來保持眼睛的濕潤;而網絡遊戲進程中玩家的眨眼次數就會延長到十幾秒甚至是二十幾秒一次,眼睛的淚液分泌不足,無法保證眼球的濕潤,很容易導致幹眼症的發生。

同樣,我們也不能忽視遊戲玩家上網場所——網吧的燈光環境的影響。網吧裏為達到特定的上網氛圍和實現電腦屏幕顯示的最佳效果,常常是用厚厚的窗簾與外麵的陽光隔絕,裏麵的光亮全部由白熾燈來滿足,整體的燈光效果較暗。而電腦顯示屏中的比較集中的顯示色彩與較暗的網吧環境形成鮮明的對比,長時間的停留在這樣的環境中會導致怕光以及暗適應能力下降等症狀,構成對視覺係統的破壞。

二、網絡遊戲成癮危害大學生玩家的中樞神經係統

長時間地沉浸在網絡遊戲的精彩情景中,大腦的神經中樞就會持續地處於高度興奮的狀態,就會引發腎上腺素水平異常增高,交感神經過度的興奮導致血壓升高,體內的神經遞質分泌紊亂,不僅會對神經係統持續產生不良的刺激,還會引起神經係統功能的異化,導致個體會產生一係列的生理變化,打破體內激素水平的平衡,引起機體免疫功能的降低,以致引發焦慮症、心血管疾病、胃腸神經性疾病、緊張性頭痛等症狀,嚴重的可以導致猝死。西南某大學三年級學生嚴某整日沉溺於網絡遊戲之中,2002年9月6日通宵上網,9月8日網絡把他送進了“天堂”。他的病曆記載如下:重症胰腺炎、暴發性菌痢、血糖增高、急性肺水腫、多髒器功能衰竭。正是這一係列的機體功能的突發性失衡導致這一悲劇的發生,醫生認為,長時間的上網誘發的神經內分泌係統的功能異化成為這一悲劇的誘因之一。

國內外研究機構對網絡成癮者腦地形圖的測評表明:與正常組相比,網絡成癮者的大腦前額區域功能失調,而前額葉對人腦的創造性、理性和道德起支配作用,它的失調會直接影響情緒控製、創造力的發揮以及道德責任感的養成等。日本腦科學專家森昭雄教授通過腦波測量器測試學生玩遊戲時的腦波狀態,將頭腦劃分為標準型頭腦、視覺型頭腦、半遊戲型頭腦和遊戲型頭腦四種類型,其中遊戲型頭腦的學生經常會表現出注意力下降、容易興奮、記憶力減退、人際關係不和諧以及善於逃避等症狀,相比於標準型頭腦學生(此類學生β波高於α波)的恭謹謙遜、禮貌誠懇來講,其β波在不玩遊戲的狀態下,β波值也常常接近零,也即表示前額葉皮質區是停止狀態,處於這類型薛恒的腦波走向也和癡呆症患者的腦波走向一模一樣。

三、網絡遊戲成癮間接地對大學生玩家構成電磁輻射等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