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病床上得來的“大陸漂移說”(1 / 1)

大陸漂移學說是地質學上的大發現,它科學地解釋了從古至今地殼運動和海陸分布、演變的過程,開創了地質學的新時代,而它的發明者是德國的一位氣象學家魏格納。

1910年,年輕的魏格納因為一場疾病住進了醫院,躺在病床上的他,在百無聊賴中開始觀察掛在牆上的一張世界地圖。誰知這張地圖竟改變了他的一生。當時,他感覺大西洋兩岸的輪廓非常相似,這邊大陸的凸出部分正好能和另一邊大陸的凹進部分拚合在一起。魏格納想如果從地圖上把這兩塊大陸剪下來,再拚在一起,就能拚湊成一個完整的大陸。後來,魏格納把南美洲跟非洲的輪廓做了仔細的比較,清楚地看到遠遠深入大西洋南部的巴西的凸出部分,正好可以嵌入非洲西海岸幾內亞灣的凹進部分。這簡直太奇妙了!魏格納一下子從病床上坐起來。在他的腦海裏,出現了一個有些匪夷所思的概念:非洲大陸與南美洲大陸是不是曾經貼合在一起,也就是說,從前它們之間沒有大西洋,到後來在複雜的地質作用下才破裂、漂移而分開的。

這個奇妙的概念產生以後,魏格納的精神振作起來,之前纏繞他許久的疾病仿佛也一掃而光了。他立即辦理了出院手續,回家搜集這方麵的地質資料,以驗證自己的設想。他細察了大西洋兩岸的山係和地層,發現在它們之間處處都能連接起來:非洲南端的開普敦山脈可以與南美的布宜諾斯艾利斯山連接,挪威和蘇格蘭的山係也能與北大西洋對岸的嗬巴拉契亞山係北段銜接……此外,印度與馬達加斯加島、非洲之間的地層構造,南極洲與澳大利亞之間的地層構造,都可以找出互相對應的關係。

後來魏格納又吸收了生物學家達爾文的研究成果,證實在遠隔重洋的大西洋兩岸,有許多生物之間存在著親緣關係。他窮搜博覽,多方查證,獲得了多方麵的證據之後,將自己的學說寫成《海陸的起源》,於1915年出版問世。在這本書裏,魏格納闡述了古代大陸原來是聯合在一起、後來由於大陸漂移而分開,分開的大陸之間出現了海洋的觀點。

魏格納這一“石破天驚”的觀點立刻震撼了當時的科學界,可他卻沒能得到預期的支持,很多人因為他是氣象學家而非地質學家,就對他的研究成果橫加懷疑,說他是異想天開的瘋子。盡管如此,魏格納依然堅信自己的研究成果是科學的,為了讓人們接受自己的理論,他戰勝重重困難,數次帶領探險隊深入冰天雪地的格陵蘭島做深入考察,在零下65℃的酷寒下,大多數人失去了勇氣,隻有他和另外兩個追隨者繼續前進,最終,魏格納在暴風雪襲擊下不幸離世,他的遺體在第二年夏天才被發現。

魏格納去世後,大陸漂移說又沉寂了近半個世紀。直到20世紀60年代大陸板塊構造理論提出之後,大陸漂移說才在新的科學基礎上獲得了新的含義,又為人們所重視。近年來,大陸漂移說已逐步為世界科學界所承認,魏格納的研究成果終於得到了應有的承認。

看完了魏格納的大陸漂移學說,我們不僅要問,板塊運動的動力究竟是什麼。這就得往地殼下麵看看了。相對於剛性地殼,地幔的上部存在一個“軟流層”。在海洋下麵,這層“較流層”是從大約60千米的深度開始的,而在大陸下麵,則是從120千米的深處開始的。在“軟流層”中,下麵的熱物質從下向上升,然後擴散並冷卻,最後成為比較致密的物質,並逐漸下沉,構成了一個回環往複的環流。在這個環流係統中,地幔上部的地殼表皮被從熱的上升區帶到較冷的下沉區,成為板塊運動的主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