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徐霞客勇探麻葉洞(1 / 1)

徐霞客是我國明朝末期的地理學家、探險家、旅行家和文學家。他出生於江蘇江陰一個普通的家庭,小時候就喜歡讀書,特別愛讀一些描述自然風光、地貌地質的書籍,從此他就立下宏願要遊遍祖國的大好河山。

22歲起,徐霞客將自己的誌向付諸實踐,開始了外出遊曆之路,曆經34年光陰,直到生命結束,他先後遊曆了大半個中國,足跡遍布19個省、市,那些名山勝水他基本遊覽了一遍。在旅途中,他開始撰寫遊記,記錄下自己觀察自然的所見所聞、心得體會,給後人留下了一部珍貴的地理文獻——《徐霞客遊記》。下麵這個故事就出自這本遊記中。

徐霞客喜歡獵奇,每每遇到人跡罕至、地勢險要的古洞、奇峰、深林等奇異景觀,他都會不顧安危,親身去體驗一番。這次,他來到了湖南茶陵鎮,聽說當地有個神秘的麻葉洞,頓時來了興趣,馬上開始尋找向導帶路,想去一探究竟。

沒想到他在街上打聽時,人們聽說他要去麻葉洞,紛紛變了臉色,避之猶恐不及。徐霞客覺得奇怪,便攔住一個年長的人仔細詢問。那人告訴他:這裏沒有人敢去麻葉洞,因為裏麵有妖魔出沒,每到春天,洞的深處就發出雷鳴般的怒吼聲。那是妖魔在催人們給它送牲畜吃。所以,這裏逢年過節都會殺豬殺牛扔進洞去獻給妖魔吃,隻有這樣才能保一方平安。

徐霞客聽完之後啞然失笑,說:“這怎麼可能呢?世界上根本沒有什麼妖魔。”

那人生氣地說:“我可是好心提醒你,千萬不要去麻葉洞,小心有去無回。”

徐霞客也不與他爭執,從身邊拿出幾百文錢說:“這些錢給你做向導費,你隻要把我帶到麻葉洞附近就可以了,我自己上去瞧瞧到底有什麼妖魔作祟。”

那人本來有些不情願,但看在錢的份兒上,最終同意帶路。他把徐霞客領到那座山腳下,便頭也不回地逃走了。

徐霞客又好氣又好笑,獨自爬上了山,來到了黑黢黢的麻葉洞口前。洞裏正一陣陣地吹出陰冷的風,但徐霞客卻一點都不害怕,他點燃了準備好的鬆脂火把,走進洞中,仔細察看了洞穴的結構,並沒有發現什麼妖魔鬼怪。當他安全地走出洞口的時候,火把也燒完了。

他回到鎮上,那個向導見他毫發無傷地歸來,驚喜地說:“我見你好久沒出來,還以為是被妖怪吃掉了呢。”

徐霞客哈哈一笑,告訴他:“洞裏根本沒有妖魔,而是各種各樣的石灰岩地形,有石鍾乳、石筍、石柱等,千姿百態,非常壯觀。除此之外,就沒有什麼奇怪的地方了。”

就這樣,徐霞客用自己親身的實踐,解開了當地人心中的疑團,從此,大家再也不害怕麻葉洞裏的“妖魔”了。

從徐霞客的描述中,我們可以知道麻葉洞內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這種地貌是具有溶蝕力的水長年累月將可溶性岩石進行溶蝕而形成的。它分布很廣,在世界各地的可溶性岩石地區都有存在。我國廣西、雲南和貴州等省(區)均有喀斯特地貌區。經過漫長的地質年代,熔岩被塑造成千姿百態的石芽、石林、峰林、喀斯特丘陵等,還有溶溝、落水洞、盲穀、幹穀、喀斯特窪地、溶洞、地下河、地下湖等,這些複雜的地貌組成了類型各異的風景區,像著名的湖南張家界武陵源風景區就是石英砂岩峰林地貌,屬於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對於喀斯特地貌,尤其是喀斯特洞穴的特征、類型及成因,徐霞客都有詳細的考察和科學的記述。僅在我國的廣西、貴州、雲南等省區,他親自探查過的洞穴就有270多個,且一般都有方向、高度、寬度和深度的具體記載。他的記錄比歐洲最早的對於喀斯特地貌的描繪要早150年。因此,徐霞客被今天的地理學家一致公認為是我國乃至全世界最早研究岩溶地貌的偉大先驅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