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府尹雲)先生數日作甚麼功課?(正未雲)小生常習《周易》。(三府尹雲)先生既看《周易》,必然有甚心得的去處。老夫隨喜觀看咱。(做取書看。掉金錢私,雲)書主掉下金錢未了也。(正末做慌科)(王府尹雲)將這錢我看咱。這開元通寶金錢是我的。怎生得到這秀才手裏來?好奇怪也。我試問這個秀才咱。先生,這開元通寶金錢,是聖人賜我的來,怎生得到你手裏?你試說咱。(正末唱)
“滿庭芳”好著我便趨前哎退後,這的是俺先人遺念。(王府尹雲)誰遣與你來?(正末唱)是俺那祖上傳留。(王府尹雲)這開元通寶金錢,是聖人賜與我的,有誰人能勾?(正末唱)他道是開元通寶誰能勾,奉皇宣賜與公侯;都隻為掉罨子駕交風友,到做下個脫稍兒燕侶鶯儔。(王府尹雲)可怎生這金錢落在你手裏,其中必有暗昧也。(正末唱)相公你便休窮究,(王府尹雲)兀那秀才?你從實的說。(正末唱)說著嗬出乖弄醜,(王府尹雲)你不說,此事幹罷了那!(正末唱)題起來風雨替花愁。
(王府尹雲)這金錢正是我的。我把與女孩兒帶著,怎生能勾到這廝根前,必然是俺那妮子與這廝來。張千,喚出小姐來。(正末做跪科)(王府尹雲)好也,可早招了也。(旦上,雲)父親,喚你孩兒有何事?(王府尹雲)兀那潑賤人,你做的好勾當,這金錢我與你懸帶著來,怎生到這廝手裏?(旦雲)您孩兒在九龍池上掉了來。(王府尹雲)噤聲,俺家三世無犯法之男,五世無再婚之女。你是閨中女子,不習那針指女工,倒去學那辱門敗戶。你豈不聞女子無事不出閨門。夜行以燭,無燭則止。行不動塵。笑不露齒。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不啟偏門,不有私語。在家習禮法,學針指。若嫁與人,和六親,孝公婆,使宗族稱羨,鄰裏矜誇。聖人雲:男子生而願為之有室,女子生而願為之有家。父母之心,人皆有之。你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鑽穴相窺,逾垣相從,國人皆賤之。你不學上古烈女,卻做下這等勾當。小賤人,呸,你羞也不羞。(詩雲)當日個襄王窈窕思賢才,趙貞女包土築墳台。我則道你是個三貞九烈閨中女,呸,原來你是個辱門敗戶小奴胎。兀那小賤人,還不回繡房中去。(旦下)(指末科,雲)好秀才也,你謙謙君子,看的好《周易》。韓飛卿,老夫待你非薄,你在我家中住了個月之期,吃用衣食,都是老夫的,你卻這般報答我。你是個讀書人,檢書冊與聖人對麵,便好道君子不重則不威。枉了你窮九經三史諸子百家,不學上古賢人囊螢積雪,鑿壁偷光,則學亂作胡為。這等無上下,無廉恥。我道你為何撞入後花園中,元來正懷著此事。(詩雲)你本是尋芳誤見女嬋娟,推向花園拾翠鈿。將這開元通寶傳心事。你可是麼一春常費買花錢。張千,與我將這廝高高吊將起來,我慢慢的問他。(做吊科)(賀知章上,雲)小官賀知章。為因韓飛卿攛過卷子,此人文章不在李太白之下,聖人的命,則今,日便宣入朝,自有加官賜賞。張於報複。道有賀知章學士在於門首。(報科)(王府尹雲)道有請。(見科)(王府尹雲)學士此來有何事?(賀知章雲)今日聖人見了韓飛卿卷子,說此人文章不在李太白之下,宣他入朝加官去哩。(王府尹雲)住、住,學士不知,這廝欺吾太甚,有罪在身,難以恕饒。(賀知章雲)老相公,這是聖語,非同小可,不得遲慢。(王府尹雲)既是聖人的命,且饒他罪過。張千,放他下來。(賀知章雲)老相公,飛卿他是君子儒,有何罪將他吊起來?(王府尹做打耳喑科)(賀知章雲)小官盡知此柱,都在小官身上。飛卿兄弟,你可早兩遭兒也。聖人宣你便須入朝。(正末雲)不妨事。(唱)
“耍孩兒”幾曾見偷香庭院裏拿了韓壽,擲果的雲陽內斬首,香乍私走的卓文君,就升仙橋上剮做骷髏。哎!險也!漢相如你滌器臨邛市,秦弄玉吹簫跨鳳樓,動不動君王行奏。本是些風花雪月,都做了笞仗徒流。
(賀知章雲)我與你成合秦晉之緣何如?(正末雲)我若得官嗬,(唱)
“煞尾”準備著迎親慶喜筵,安排著攔門慶賀酒。(帶雲)我折桂枝回來嗬,(唱)我來折你這曉風春日觀音柳,道不的錯分付了風流畫眉的手。(下)
(王府尹雲)韓飛卿去了也。本待成親柬,教他應舉去,恐此人功名心懶墮,等他為了官,才招為婿。學士,這樁事全在你身上。(賀知章雲)相公放心,小姐這親事都在小官身上。老相公不必遲慢,便結彩樓,選日成親。(詩雲)也不須媒證結婚姻,指日佳人就此親。(王府尹詩雲)莫言一世儒冠誤,方顯文章可立身。(同下)
第四折
(衝末李太白上,詩雲)長安市上酒為狂,沉香亭畔作文章。供奉翰林為學土,萬古千年姓字香。老夫姓李,雙名太白,生時母夢長庚星入懷,因以名之。天寶初年,召見金鑾殿,論當世之事,天子賜食,親手調羹。初號竹溪六逸,後為飲中八仙。小官有一同堂故友,乃是韓飛卿。此人文章不在小宮之下,自到京師,攛過卷子,在知章學士府第安下。此人在於九龍池上,帶酒惹下是非,知章盡知詳細,對小官分訴的明白。在聖人根前奏過,就奉聖命著小官與他加官賜賞,二來就著小官與他成此一門親事。小官不敢久停久住,同賀知章走一遭去來,(詩雲)聖天子選用賢良,文章士盡赴科場。韓飛卿狀元及第,我與他成秦晉花燭洞房。(下)(王府尹同旦兒、梅香上,雲)歡來不似今朝,喜來那逢今日。老夫王府尹是也。誰想韓飛卿得了頭名狀元,我著知章學士保親為媒,招狀元為婿。今日結起彩樓,準備鼓樂,那新狀元敢待來也。(正末同賀知章上,賀雲)兄弟也,一舉狀元及第,可賀、可賀。(正末雲)哥哥,我韓飛卿誰想有今日也嗬!(唱)
“雙調”“新水令”步蟾宮平地上青霄,腳下平登禹門一躍。簪花宮帽側,挽轡驄馬高。可知道金傍名標。誰請受五花誥。
(雲)哥哥,兀那樓上為甚麼動著樂聲?(賀知章雲)這個是彩樓,要招女婿的。(正末雲)張千,說與那樓上的人去。(唱)
“沉醉東風”也不索頻頻的樓前動樂,誰知恁台吹簫。(賀知章雲)貴公子家女孩兒拋繡球哩。(正未唱)紫絲鞭子內擎,繡球兒身邊落,(雲)哥哥,敢不是繡球兒?(賀知章雲)兄弟,不是繡球是甚麼?(正末唱)我覷的亂下風雹,(賀知章雲)飛卿,這拋繡球兒的是王府尹的女孩兒。(正末唱)寄與他多情女豔嬌,你著他別尋一個前程倒好。
(賀知章雲)兄弟也,你當初為他這小姐,怎生般狂蕩?今日我與保親,你怎生這般古忔?(正末唱)
“喬牌兒”你個賀知章狂落保,(賀知章雲)兄弟原來性格不一哩。(正末唱)不是這部飛卿性格拗。(賀知章雲)小姐為你也曾恥辱來。(正末唱)想指那俏人兒神受爺操暴,(賀知章雲)你知他為你受苦,你怎生不肯成親?(正末唱)休將漢相如錯送了。
(賀知章雲)你當初為這門親事,將性命也不顧。今日老相公肯了,你還不去參拜丈人哩。(正末雲)哥哥,恁兄弟平生不折腰於人。(唱)
“水仙子”他待生拆開碧桃花下鳳鸞交,火燒了俺白玉樓頭翡翠巢。(賀知章雲)他今日倒陪緣房,招你為婿,(正末唱)他見我春風得意長安道,因此上迎頭兒將女婿招。(賀知章雲)你休無禮。他是你泰山丈人,你是他門下女婿。他敢打你哩。(正末唱)一恁他官人每棒有千條。(梅香上,雲)學士,飛卿既然不肯成親嗬。放他馬頭過去罷。(正末唱)小姐你便權休怪,(梅香雲)當日個不得第嗬,怎生般模樣,剛則做了官,便別了姐婦不肯時也由得你。(正末唱)梅香你便且莫焦,(賀知章雲)兄弟也,一門好親事我就了罷。(正末雲)小官欲要不成這門親事,則怕破了丈人體麵也。(唱)今日可便輪到我妝幺。
(李太白上,雲)小官李太白是也。奉聖人的命。著新狀元韓飛卿則今日去王府尹家為婿。可早天到也。接了馬者。(張千雲)牢墜鐙。(見科)(李太白雲)韓飛卿,聽聖人的命,著你與王府尹女孩兒柳眉兒為婿,休得推辭,望闕謝了恩者。(正末雲)小官並不敢推辭與王府尹為婿。(李太白雲)狀元過去拜你丈人。(正末雲)既是聖人的命。成了這門親事。丈人,受你女婿幾拜。則被你吊殺我也,丈人。(王府尹雲)則被你傲殺我也,女婿。(賀知章雲)兄弟,你說平生不折腰於人,今日早一遭兒也。(李太白雲)就請小姐土來行禮成了親事,等我好回聖人話去。(梅香擁旦上,行禮、交杯科)(正末雲)兀的不歡喜殺我也。(唱)
“雁兒落”今日個畫堂中設酒肴。花燭下同喧笑。高擎著合巹杯,齊動著合歡樂。
“得勝令”呀,若不是前世宿緣招,焉能勾玉杵會藍僑。(旦雲)將酒來,妾身與狀元同奉父親一杯。(正末同旦跪科)(賀知章雲)兄弟,你恰才說平生不折腰於人,可早兩遭兒也。(正末唱)哎,你個賀學士休譏誚,我如今為新人當拜倒。(王府尹雲)咱也回奉狀元一杯。(做把盞科)(正末唱)你也恃不得官高,動不動將咱吊。我也賭不得心高,早兩遭兒折下腰。
(李太白雲)韓飛卿,你夫妻二人望闕跪著,聽聖人的命。因你對策稱旨,加授翰林學士,別賜黃金五十斤,與夫人柳眉兒添妝。(詩雲)則為你十年辛苦困寒窗,一舉成名天下揚。金錢自可成親眷,玉杵無煩問渺茫。京兆堂中添貴客,翰林院呈擢仙郎。嵩呼萬歲齊天喜,拜舞丹墀謝聖皇。(正末同旦謝恩科)(唱)
“沽美酒”你道我韓飛卿意氣豪,柳夫人緣分巧,淮承望恩賜黃金偏不少。越顯得風流京兆,將眉黛好重描。
“太平令”這都是五十文開元通寶,成就下美夫妻三月桃夭。從今後一生榮耀,雙雙的齊眉到老。想草茅遇遭這聖朝,呀,知甚日報隆恩補報。
題目 韓飛卿醉趕柳眉兒
正名 §§秦簡夫
秦簡夫,大都(今北京)人,生卒年不詳。元·鍾嗣成《錄鬼簿》列入“方今才人相知者”一類,並謂:“見在都下擅名,近歲來杭回。”故知其活動當在元末至順時期。與鍾嗣成有交往。他早先在大都就很出名,後來到了杭州,並時常往返於大都、杭州之間,可能在揚州遊曆過。今知其著有雜劇五種:觀僅存《東堂老勸破家子弟》、《孝義士趙禮讓肥》、《晉陶母剪發待賓》三種;另有《玉溪館》、《天壽太子邢台記》二種,己佚。明·賈仲明〔淩波仙〕吊詞雲:“文章官樣有繩規,樂府中和成墨跡,燈窗撚出新雜劇。《玉溪館》煞整齊,晉陶母《剪發》筵席。《破家子弟》,《趙禮讓肥》,壯麗無敵。”朱權《太和正音譜》言其詞曲格勢如“峭壁孤鬆”。
《東堂老》是秦簡夫的代表作。寫浪子回頭的故事。從劇本反映的社會生活內容看,可能是真人真事。該劇通過寫東堂老李實受趙國器之托,在朋友死後,教育其敗家子揚州奴的經過。這不僅僅在於一般地歌頌朋友之間的信義行為,以及因揚州奴結交無賴而敗家的,故而勸人“交友宜慎”的問題;更主要的在於它深刻地反映了元代商品經濟的發展和方民階層的生活場景。作品既寫出作為商人兼地主的子弟揚州奴生活的奢靡腐化,又寫出他在李實的管教下,增強了不辭勞苦掙錢發家的商品意識,時代感很強。加之,作者采用本色曲詞,注意排場工致,描摹人物逼真,因此,整個作品有著鮮明的時代色彩。吳梅認為,“此記摹寫破家子弟,最為逼肖”。(《瞿安讀曲記》)
《趙禮讓肥》主要取材於《後漢書,趙孝傳》。劇中以趙孝的兄弟趙禮為主角,在一家避亂,遇到餓“賊”,即將被殺害時,其兄、母均爭求代死。劇本寫出了在災荒年景中人吃人的活生生的殘酷現實。我們隻要翻開《元史》,就會看到如“陝西自泰定二年至是歲不雨,大饑,民相食。”(《文宗紀》)一類記載。因此,劇本決非隻在於宣傳子孝、兄悌、母慈的封建道德;應該說,它有著極其深刻的社會生活背景的。雖然作品取材於曆史,但是,卻不能抹殺其蘊含的觀實生活感受和作家的曆史使命感。從藝術上說,“此事固足令人感動,劇的結構也整潔,不冗雜;曲辭在本色之中,有味道,有情熱。”(青木正兒《元人雜劇概說》)
《剪發待賓》事本《晉書·陶侃傳》。寫陶侃事母至孝,陶母剪發待賓,教子做人注重信義,讚揚了陶母的賢德。同時,“故事原無陶侃婚姻事。劇本編造出這一情節,並極力宣傳‘信’字的重要。說教意味頗為濃厚。”(邵曾祺《元明北雜劇總目考略》)因此,該劇的思想內容和藝術成就均較前兩劇遜色。
總之,秦簡夫在元代後期戲曲家中,是一位有一定創作成就和特色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