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秋之際,由中共棲霞市委宣傳部組織采寫的民間文學作品集《棲霞民間故事》就要付梓出版了,這是我市文學藝術創作的又一碩果,可喜可賀。
民間故事是人民群眾集體智慧的結晶。千百年來,勤勞樸實的棲霞人民在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創造和積澱了豐厚而博大的民間文化遺產。這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舊時,鄉間信息閉塞,精神生活和物質需求一樣貧乏,一代一代的人們口口相傳的“真事”經過不斷的加工完善,就成了現在人們聽到的民間故事了。田間地頭歇息間,無論長尊,即興調侃,民謠、笑話都成了調味精神的味精:夏夜柳樹下,大葵扇搖動著,一串串故事從缺牙少齒的老爺爺嘴裏娓娓道來,一群在黑夜裏閃著好奇眼睛的娃子總是追問著“後來呢,後來呢”,大雪封門滴水成冰的冬閑,人們相聚一屋,聽村裏的“百事通”演繹三皇五帝、貔精妖怪、異象奇情……愜意溫馨的鄉音親情,在虛幻朦朧的時空融彙,伴隨著一代一代的年輕人長大成人。
作為一種根植於人民群眾中間的傳統文化,民間文學從古老的曆史深處走來,一代代人口口相傳,曆百年而不衰,就是因為它鐫刻著棲霞人的性格符號與精神追求。它是一代代棲霞人生產生活的真實寫照和活化石,是我們了解昔日棲霞的一把鑰匙。而今隨著電視、網絡等強勢媒體的介入以及人們精神文化生活的日益豐富,很多有價值的民間傳說和故事正趨向式微甚至消失。因而,口述實錄就具有了某種不可替代的文獻價值。民間文學從口述到筆錄是一個創造過程,挖掘出這些散落於民間的文化精髓,就需要有一批有著曆史文化責任擔當的人來扛起這副擔子。市委宣傳部以繁榮和發展傳統文化為己任,組織人員利用業餘時間遊走於棲霞的村村寨寨,從坊間田夫野老之口搜羅奇聞異事、地名傳說,用手中的筆忠實地記錄先民的所思所想以及他們豐富多姿的生活,集腋成裘,蔚為大觀,堪稱地域傳統文化之集萃。
這個集子分民間故事和民俗文化兩個部分。棲霞的民間故事題材廣泛,內容豐富。有著名的道教全真派創始人之一的丘處機的係列傳說,還有明末清初的曆史名人衣三捷與郝晉的傳奇故事,以及於七案與衣氏家族的興衰等遺蹤逸聞,這些都是史料之外的第一手寶貴資料。諸多的人、村、山、水、路皆與一個個生動離奇的故事、傳說聯係在一起,陡增神秘色彩和耀眼光暈。蔡大個子、林大勁,牙山、亭口廟、橋子石、馬蛇山、艾山的係列傳說等等,每個人名、地名都鏤刻著一段引人入勝的傳奇故事,每一個神話都是一冊亟待打開的史書:貔子精荒誕奇幻異事,老小陰陽,記前生,南天門的參姑娘,石門後的大黑蛇,無不是先人們在特定時空裏理想情思智慧知識的寄托。甚至還寫了馬、狗、牛等家畜重情義的故事,這些大都有勸人向善和因果報應的思想,既樸素又真實,宣揚了正能量,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具有一定認識價值。
民俗所反映的是一個地域裏人們日常生活的文化內涵。市委宣傳部組織整理的這些棲霞傳統民俗大多具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價值。棲霞民歌、民謠、民諺,民間藝術類的剪紙、麵塑、秧歌、武術、美食等等,精彩紛呈,美不勝收。八卦鼓舞、膠東沙大碗、八步螳螂拳、棒槌花邊、鋦藝、膠東大鼓等,無不充沛著記錄者的愛鄉情懷和人文情愫。非有足夠的文史知識者而不能為。行走在棲霞兩千平方公裏的土地上,恰如在神話雲霧間遊弋,風俗民情不再平淡直白,滄桑厚重的民生文化博遠深邃倍感親近。欣賞這些運籌張揚的民生胎記,猶如數落曆史隧道的粒粒珍珠,令所有的史家都為之驚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