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睡了多長時間,我意識到我該咬繭了,於是,我用頭一點點將上方的繭磨破,可這差不多耗盡了我的力氣,我不想動了,突然,從前的畫麵一幕幕重新在我的腦海中映過,我想如果我就這樣放棄了,那從前的努力不都白費了,我受過的苦,挨過的痛,挺過的累不也都毫無價值了,於是,我開始試圖用前肢把那個小洞撕大些,沒多久,我的前肢就流血了,我咬咬牙,用另一隻手再去與那堅固的繭做鬥爭,可是,這隻手也酸的不能動了,我把眼睛一閉,心一橫,開始用頭去把繭一點點頂開,沒多久,我已感覺到了微微的涼風輕拂著我的麵龐睜開眼,我看到了外麵花紅柳綠的世界了,興奮趕走了我所有的疲倦,我開始試圖將整個身子鑽出繭外,終於,我出來了,我全身虛脫般地躺在樹枝上,任陽光如碎鑽般灑在我的身上,我濕漉漉的雙翅漸漸變幹,我試圖搖動它們,我離開了樹枝,竟歪歪斜斜地飛了出去,我成功了,我向藍天大聲宣布著,這時,連我自己都不敢相信,我真的超越了自己,望著那個繭,我笑了。

我由一條毛毛蟲終於變成了一隻美麗的蝴蝶!藍天成為了我的成長空間,我可以自由地飛翔在湛藍的天宇下,繼續追逐我的夢想!

【閱卷感受】

1. 角度準確,立意鮮明:小作者準確抓住了“狼”成長過程的角度——成長需要對周圍的環境不斷地體驗,才能頑強地生存下來——立意。“一隻美麗蝴蝶”的成長過程正是不斷體驗、不斷成長的過程,角度很準,立意明確。

2. 思路清晰,擬人手法:文章按照如下思路逐漸展開:為了吐第一根絲,“我”得體驗“撐”;為了進入繭中,“我”得體驗“吐”的曆程;為了脫離繭的束縛,“我”得體驗成長的艱辛。文章思路清晰,而且全文采用擬人化的手法,顯得親切自然。

【滿分理由】

構思奇特,語言生動。

【滿分作文賞讀3】

得佳境得成功

一考生

晏子曰:“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司馬遷曰:“猛虎在深山,百獸震恐,及在檻阱之中,搖尾而乞食,積威為之勢也。”可見,內因對事物發展起著決定作用,同時外因也對此有著深遠影響。

“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雲”,一個良好的環境讓我們離成功更進了一步。良好的環境,是外因對內因的補充,是後天對先天的加強。王安石筆下的方仲永,天生文采超人,卻沒能得到一個學習的良好環境,以至於天生的才智不能通過後天的學習進一步顯現,最終“泯然眾人矣”。相反,一些隨機被挑選出的學生被視為“最有前途的人”,由於老師寄予厚望而給他們創造出了一個良好的環境,這些學生的成績便也明顯提高。

因此,我們應該學會為自己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畢竟,隻有強者才可以滿足強者,隻有鑽石才可以切割鑽石。看到了別人的努力,我們才能不放鬆自己;仰望別人的高尚,我們才能升華自己;羨慕別人的成功,我們才不允許自己的失敗。

“花盆裏長不出參天大樹,庭院裏練不出千裏馬”,成長和發展都需要一個合適的環境。給予熱帶觀賞魚一個合適的環境,它不到兩個月就能長到一尺多長;給予砂礫一個“蚌病”的環境,它最終才可成為一粒珍珠。可以說,合適的環境造就了人才。在一個競爭的環境中,我們學會了努力,學會了拚搏,才得以生於憂患,成為優勝劣汰中的強者;在一個友善的環境中,我們學會了謙虛,學會了禮讓,才能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成為高素質的人。在一個合適的環境中,我們學會把優秀當成一種習慣,學會把成功當成一種動力。

當然,得佳境得成功並不是盲目推崇環境所起的外在作用。內因不容忽視,外在可以追求。自身的努力猶如大樹的根,根深才能葉茂,而最適宜的環境最能促進樹的生長。因此,有努力才得佳境,得佳境更能得成功。

人才的成長是有一定規律的,自我努力起著決定作用,但環境的影響也不可省略。我們需要一個良好的外界環境來補足自身,需要一個合適的環境來成長發展。因此我們要學會尋找適合自己的環境,創造一個有助於成功的良好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