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70年代初,美國麥當勞總公司看好台灣市場。正式進軍台灣之前,他們需要在當地先培訓一批高級幹部,於是進行公開地招考甄選。由於要求的標準頗高,許多初出茅廬的青年企業家都未能通過。
經過一再篩選,一位名叫韓定國的某公司經理脫穎而出。最後一輪麵試前,麥當勞的總裁和韓定國夫婦談了三次,並且問了他一個出人意料的問題:“如果我們要你先去洗廁所,你會願意嗎?”韓定國還未及開口,一旁的韓太太便隨意答道:“我們家的廁所一向都是由他洗的。”總裁大喜,免去了最後的麵試,當場拍板錄用了韓定國。
後來韓定國才知道,麥當勞訓練員工的第一堂課就是從洗廁所開始的,因為服務業的基本理論是“非以役人,乃役於人”,隻有先從卑微的工作開始做起,才有可能了解“以家為尊”的道理。韓定國後來所以能成為知名的企業家,就是因為一開始就能從卑微小事做起,幹別人不願幹的事情。
工作本身沒有貴賤之分,但是對於工作的態度卻有高低之別。看一個人是否能做好事情,隻要看他對待工作的態度。而一個人的工作態度,又與他本人的性情、才能有著密切的關係。一個人所做的工作,是他人生態度的表現,一生的職業,就是他誌向的表示、理想的所在。所以,了解一個人的工作態度,在某種程度上就是了解了那個人。
那些看不起自己工作的人,往往是一些被動適應生活的人,他們不願意奮力崛起,努力改善自己的生存環境。對於他們來說,公務員更體麵,更有權威性;他們不喜歡商業和服務業,不喜歡體力勞動,自認為應該活得更加輕鬆,應該有一個更好的職位,工作時間更自由。他們總是固執地認為自己在某些方麵更有優勢,會有更廣泛的前途,但事實上並非如此。
克爾在一家快速消費品公司已經工作了兩年,一直是不冷不熱的狀態,待遇不高,但能學到東西,比較鍛煉人,薪水也馬馬虎虎過得去。但最近和一些老朋友交流過程中,他發現大家都發展得不錯,好像都比自己好,這使得他開始對自己目前的狀態不滿意了,考慮怎麼和老板提加薪或者找準機會跳槽。
終於,他找了一次單獨和老板喝茶的機會,開門見山地向老板提出了加薪的要求。老板笑了笑,並沒有理會。於是,他對工作再也打不起精神來,開始敷衍起來。一個月後,老板把他的工作移交給其他員工,大概是準備“清理門戶”了。他趕緊知趣地遞交了辭呈。可令他始料未及的是,接下來的幾個月裏,他並沒有找到更好的工作,招聘單位開出的待遇甚至比原來的還差了。
由於心態的錯位與失衡,克爾失去了那份還過得去的工作,而且,他的下一份工作還不如以前。
其實,每個人都應該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懶懶散散隻會給我們帶來巨大的不幸。有些年輕人用自己的天賦來創造美好的事物,為社會作出了貢獻;另外有些人沒有生活目標,縮手縮腳,浪費了天生的資質,到了晚年隻能苟延殘喘。本來可以創造輝煌的人生,結果卻與成功失之交臂,不能說不是一個巨大的遺憾。
因此,在職場中有一條永遠不變的真理:以積極的心態對待工作,工作也會以積極的回報回饋於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