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尊重上司是立身職場的基本理念(1 / 1)

人與人之間的彼此尊重是很重要的,上司很在意下屬是否尊重他,如果你不尊重上司,他不僅會對你產生厭惡,甚至會將其理解為對他個人權威的蔑視。

生活中時常可以聽到員工抱怨自己的老板吝嗇、虛偽或是有其他的缺點,但在此之前,要弄清楚的一點是:沒有人逼迫你為這樣的老板工作,如果你的老板真的如你所說的那樣一無是處,你大可選擇離開,而不是在背後指責他的缺點。

上司,是公司的核心人物,他自己的言行及決策對公司有很大的影響。上司的決策往往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因此當他的決策下達之後,不管你是否同意他的觀點和想法,你最起碼應當尊重他的勞動。

不懂得尊重你的上司,吃虧的是你自己。許攸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建安四年,官渡之戰爆發,曹操在和袁紹的爭戰中一直處於下風,他為此頭疼不已。就在這時,袁紹的謀士許攸離開袁紹,前來投奔曹操。曹操聽說許攸來投,大喜過望,赤著腳就去迎接許攸。此後,正是許攸給曹操謀劃了奇襲烏巢、斷袁紹糧草後路的計策,使得曹操打贏了這場艱苦的戰役。許攸從此洋洋得意,每次曹操打下一座城池,許攸都要站在城門口大呼小叫:“曹阿瞞,如果不是我的話,你怎麼能有今天啊?”如此不尊重地對曹操說話,曹操表麵上點頭稱是,暗地裏卻已經起了殺機。

一次,曹操的軍隊攻克了鄄城,許攸又在城門口述說自己的功德,忍無可忍的曹操終於動了肝火,將許攸殺了。

許攸的悲劇,就是因為不懂得尊重上司造成的。在這場上司與下屬的博弈中,許攸是自取滅亡,一方麵,他錯誤地將曹操的身份定位為當年那個和他談笑的故友,因此對自己的上司曹操缺乏尊重之心;另一方麵,他因為過分自信而沒有看到上司的優點,也因此忽略了自己的功勞其實是上司采納了自己計策的結果。試想,如果當時許攸的計策沒有被曹操采用,他還有這樣耀武揚威的機會嗎?

由此可見,尊重自己的上司,是身處職場的最基本要求。沒有一個上司會喜歡自己的下屬處處居功自傲,事事逞能,以自己為核心。這樣的下屬,本身就缺乏在職場打拚的立身理念,更不會討上司的喜歡,弄不好還會落得一個悲慘的下場。

與許攸相比,同樣是曹操的謀士,郭嘉對待上司的態度就要比許攸高明得多。

郭嘉在27歲那年離開袁紹,投奔曹操。在和曹操討論天下大勢後,兩人大喜過望。郭嘉說曹操“真吾主也!”而曹操則高興地說:“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此後,郭嘉成為了曹操前期五大重要謀士之一,“每有大議,臨敵製變,群策未決,嘉輒成之”,為曹操平定河北立下了汗馬功勞。立下功勞的郭嘉始終沒有居功自傲,恰到好處地處理君臣關係。郭嘉在曹操平定遼東的戰爭後病逝,年僅38歲。曹操此後一直對郭嘉念念不忘。在赤壁兵敗之後,曹操更是捶胸頓足地說出了“若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的話,可見曹操對於郭嘉的欣賞。曹操甚至在郭嘉死後,將他的家眷都接到了自己的府上,更為郭嘉上表追功。曹操說:“郭嘉本來身體就不好,他常常說他如果到了北方就死定了,但攻打河北的時候,他還是義無反顧地跟隨我,這是拚了命要為我立功啊!現在我雖然為他追討了封賞,可是對於一個已經死了的人來說,這有什麼用啊!”追思感念之情溢於言表。

三國時代是一個上下相疑的多事之秋,曹操和郭嘉能夠做到這樣相互欣賞、互相扶持的主從關係,是很不容易的。從這裏,也能夠看出郭嘉在對待上級的問題上顯示出的高超智能。

將曹操對待許攸和郭嘉的不同態度進行對比,可以從中看出一些在職場打拚所要遵循的原則。同樣是從袁營投奔而來,同樣都是智慧之士,下場卻存在著天壤之別,原因就在於郭嘉很清楚,作為一個下屬,要做的就是從上司的角度出發,事事為上司的利益考慮,經常是“臣策未決,嘉輒成之”,這自然會贏得曹操的讚譽和喜愛;而許攸則始終不忘自己曾經立下的功績,標榜自己的才能,這自然會遭到上司的反感。

心理學點撥

人的創造性和主觀能動性,都是在服從的基礎上建立的。在上司與下屬的相處中,作為下屬的你,一定要明白:給自己做事和給別人做事是兩回事,是不能混為一談的。當上司的立場處於首要地位的時候,你就應當聽從上司的分配,尊重上司的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