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帝大敗天鬥統三界 八十一星輾轉終歸一(3 / 3)

九重天降無邊福,眾神受封享榮殊。

世樂喜啼五龍騰,珍獸現身鳳麟出。

邪惡盡除恩澤世,照庇凡塵見爽曙。

今後祥瑞常密布,降香紫煙繞萬戶。

2009年9月4日殷謙作於龍鳳殿楚陽閣

§§王朔:讓我大吃三驚的神話小說——讀當代作家殷謙長篇小說《天廷秘傳》有感

殷謙先生贈我一部他最新出版的神話小說《天廷秘傳》,但是我不認為這部小說僅僅是小說,如果隻把它單純的理解為小說,那麼就有些淺薄了。為什麼呢?因為讀完之後,令我“大吃三驚”。殷謙先生所著作的《天廷秘傳》,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這部小說重塑了中國之神話譜係,為中國神話傳說中的人物建立了一個完整的體係。”我相信殷謙所說的是真誠的,從這部著作中,我看到了神話人物的新老交替,以及神與神,神與佛、與仙、與人之間的交往、交流,乃至生活,殷謙在這部著作中生動地刻畫了我們所熟知的神話人物,還有一些我們聞所未聞的神話人物,他們是如何形成的,是如何來往的,這部著作,給了我耳目一新、驚心動魄的感覺,話說到這裏,那我就談談我所感受到的“三驚”。

《天廷秘傳》中所寫得“神、靈、冥”之“三界”,以及“三界”之諸“神、佛、仙”,連貫之非常令我震驚,從創世神開天辟地到諸神經曆戰爭完成統一,將諸神都緊密地聯係在了一起,仔細讀完這部著作,我甚至對明朝時期的名著《西遊記》和《封神榜》產生了質疑,我並不是質疑和否定這兩部名著的文學價值和文學地位,而是質疑兩部名著所塑造的神話譜係。當我在讀完《天廷秘傳》後才感覺到,《西遊記》和《封神榜》僅僅是個神話故事,其在塑造神話譜係方麵我們大多看到的都是一些七零八落的東西,比如說,很多神都是莫名其妙出現的。《西遊記》以唐僧取經的故事為主,塑造了孫悟空等三個徒弟,一路上降妖除魔,眾神或菩薩助其擺脫困境,這都是在地球上的事情,而我們知道,就按照神話故事來理解,地球上也不可能有那麼多妖魔鬼怪,它無非還是借助妖魔鬼怪來映射人間的牛鬼蛇神們,作為塑建神話譜係以及純粹的神話故事,它還是沒有完全脫離世俗的困擾。除了大鬧天宮、大鬧陰府和師徒四人見到如來這些片段,我們很難看到神或佛、仙,並且,這三個部分中,其中一些神都是突然出現的,並沒有交代他的出處。而《封神榜》也犯了同樣一個毛病,它寫得就是商周的一段曆史,注入了神話色彩,眾神幫助周滅了商,中間突然間出現的神也有一些,很莫名其妙,直到老薑封神才讓我們看到了一大群這個神那個神,其實我至今還是對神一無所知,在我的大腦中,那些神仙都是一個個蒼白的符號。然而,《天廷秘傳》則與眾不同,我敢斷言這是自明清小說以後的唯一的一部當代作家所創作的具有真正文化及文學價值的著作,殷謙細膩地描寫了“三界”及諸“神、佛、仙”的來曆,連貫而緊密,有破而有立。比如殷謙在這部著作中認為,神和仙是兩回事,神是神,仙是仙。什麼是神,神也有正神和輔神、庶神之分,被冊封過的、具有一定法力和能量的神才能稱之為神,稍次的稱之為輔神,(我個人理解就是“副”的,不知道殷謙先生是否讚同,且以為是。)再者就是庶神,這個好理解,相當於人間的“庶民”,但不要被我所誤導,殷謙先生在給我的解釋中如是說:“庶神者,乃正神或輔神被貶謫而稱之,其雖為神,然無職權、責、利矣,多為遵旨閑居者也,或遭天廷幽禁之。”而仙又是什麼?在殷謙看來,仙僅僅區別於人,有些修道的人,隻要道行達到了一定的程度,是完全可以成仙的,成仙的區別就在於他離開了凡間,去了仙界,也就是仙界的“普通人”,換句話說,就是仙界的“平民”。比如說,我們通常把陰間的人稱之為鬼,而殷謙先生則反駁說,“鬼”隻是人類對他們的稱呼,而他們並不是鬼,而是靈,除了沒有肉體,他們和人沒有什麼區別,反而和神、仙比較接近,在殷謙看來,三界之中,人類是被排除在外的,在仙界看來,人類和地球上的其它動物沒什麼區別,隻是循環於六道輪回中的一種接近於神、仙、靈的高級動物。人也能被輪回為“豬、狗”之類的動物,甚至是老鼠,隻要是哺乳動物之類的,當然,它們在下一世也有可能輪回為人。而非哺乳動物類的動物,如禽類,水生類等等都在循環輪回,有可能被輪回到濕生、化生、卵生等等。在這一方麵,我也不能準確地表達出殷謙先生的意思。另外對於宇宙究竟有多大,有多少星球,地球是怎麼回事,殷謙在這部小說中也有提及:“初,八十一星海以天極星海為昊天之宙室,然天極星海以銀河星係為核心,銀河星係以太陽星係為填衛。則又太陽星係以地球為核心,故女媧造人於地球。地球以金、木、水、火、土五星為填衛,以太陽為磁南,以太陰為磁北,故能陰陽相克。萬物造於太一,化於陰陽;人類生於陰陽,化於五行。”(《天廷秘傳》第304-305頁,殷謙著,內蒙古文化出版社)“萬物造於太一,化於陰陽;人類生於陰陽,化於五行。”殷謙先生這句話說得多麼精辟和深奧。殷謙先生還大膽地把中國幾千年認定的二十八星宿改成了二十七星宿,對此,殷謙對我解釋說:“上有九重天,故三界方圓所之成也。豈有二十八星宿之說耶?”在《天廷秘傳》中,殷謙這麼寫:“人命於天,天於太一。太一分三界,三界終歸一,故而神在三界外,不於五行中,然無壽之言。人在三界內,命在九天,運於五行。五行在五星,九天蒼龍。蒼龍乃東宮二十七宿:角、亢、氐司命;房、心、尾司壽,婁、胃、昴司貴;箕、鬥、牛司福;壁、奎、畢司祿;女、虛、危司凶;觜、參、井司運;鬼、柳、星司財;張、翼、軫司劫,故雲:天命有歸也。”(《天廷秘傳》第304-305頁,殷謙著,內蒙古文化出版社)。這些描寫難道不是石破天驚麼?總之,此乃吾之一驚也。

我所說《天廷秘傳》這部小說它不僅僅是小說,有兩點我需要說明。首先是殷謙先生這部著作創作了大量的詩、詞、曲,仔細研讀,這些詩、詞、曲都是非常講究格律的,詩的格律和詞、曲的韻律,都是非常嚴謹和考究的,可謂是渾然天成。比如描寫“天廷”的這首詞曲:“霞光萬射映彩霓,紫煙彌靡吐青霧。天門:兩側玉獅雄赳赳,重門瑤鼎威沉沉。天界:四方有金柱盤龍;中央有銀橋立鳳。玉珠璀璨耀玄黃,雲霧迷蒙鎖幻紫。天宮:玉京宮、蕊珠宮、碧霄宮、南靈宮、廣寒宮、神樂宮,宮宮相連通瑤池;寶殿:文武殿、太真殿、禦膳殿、靈霄殿、朝陽殿,殿殿交錯達龍寢。望亭台、觀雲台、斬仙台,台下長不謝琪花;祈香爐、乾坤爐,九鼎爐,爐中有不老瑤草。沉月閣上彩綃綺,神光暉煥;碧園軒下百花豔,靈氣飄香。九龍金殿,玉嵌金鑲屯鴻福;十鳳閣前,鳳歌鸞舞集恬夢。翡道翠廓,道道金穿玉縷;珠台寶柱,處處龍騰鳳翔。正是:天闕珍奇般般有,仙閣異寶樣樣齊。玉廷金鑾妝帝都,寶殿霓彩扮靈山。麒麟對對台前臥;玉兔雙雙階上追。”(《天廷秘傳》第60頁,殷謙著,內蒙古文化出版社);還有描寫幽冥界的詩:“魈魅百出黑風吹,陰邑萬座玄氣間。恨海難填眾鬼憂,墜入地府為魂旦。冥門自有阻魂亭,剡靈攝魄為對案。黃泉一曲隔陽間,閻羅威武把令傳。牛頭馬麵執戟哮,狼勇鬼吏守十殿。九重地獄深無底,兩大刑鼎立都關。鎖鏈璫琅使魂愁,囚籠生寒令魄煩。皆言冥界唯黑白,更是無情離恨天。”(《天廷秘傳》第60頁,殷謙著,內蒙古文化出版社);更有描寫靈界諸佛、菩薩的詞曲:“耆闍崛山凝神彩,無極靈界結梵雲。青龍恬臥,白虎泰然。玉兔心馳神往,神龜環繞佪旋。金鳳紅鸞盡逸爽,狙猿天鹿然陶怡。瑤草琪花,靈瓜卍果。雪鬆霜檜,錦柏翠篁。緑萼梅螭蟠虯結,綏山桃芳香芬馨。一朝百花競秀,千日瑞露化雲。”(《天廷秘傳》第60頁,殷謙著,內蒙古文化出版社)通過這些功底深厚的詩、詞、曲,我仿佛看到了坐落在仙界天廷那雄偉壯觀的軒轅宮;仿佛看到了坐落在冥界那灰色蒙蒙的幽冥大都;仿佛看到了坐落在靈界那梵音繚繞的大雷音寺,在近百首詩、詞、曲中所呈現的那種幽微的情意,那種澄明深淵的意境都是我前所未曾感受過的。

除此而外,我對殷謙先生的博學多才也是歎為觀止,這就是我說的,為什麼不能把《天廷秘傳》僅僅當成小說來看,在這部著作中,殷謙先生涉及到了道學、佛學、易學、星相學等等複雜學科的東西。單說這星相學,我個人認為星相學自漢以後就基本已經失傳了,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似乎了解一些星相學,但現在看來,似乎還沒有當代的殷謙先生懂得多。我為什麼要這麼說?因為殷謙先生所談到的星相學複雜、高深至極,非常全麵,若非殷謙先生精通道學、佛學、易學以及星相學,若非爛如指掌,豈能寫得如此精辟流暢?比如其中夜觀天相的一段:“凡塵之時運,觀九星列宿可知也。其時運已漸盡矣,九星運行之軌將遇北鬥移徙而變,列宿亦因南磁顛舛而異,故凡塵之時運,盡在帛書中也。”、“龍帝四象:察昭明星出,大氣磅礴,白旄黃鉞。定諸紀,北鬥星,旋有白光,爍;璣倍明,色亮;玉衡定,其光微紫,杓柄所指者,乃陰陽之象,五行之相,四時之運,杓指龍域,帝運盛極;魁主兵變,鬥在中央,主乃聖明,攝敵定邦。”、“凡間萬象:凡間之萬象,莫不與星相關。五星相環,日月相映,陰陽相交。天為乾,五星相連;地為坤,五行相應。天有列宿,地有神洲,列宿變色,神洲事多。五星乃天廷之五官,順行則太平,逆行則兵燹。紫宮有變,烽火連天;房心有變,地動不斷;權衡失色,萬事不諧;鹹池失色,災禍連連;虛危移徙,眾生哭泣;五行相跡,萬象乘理。”、“始三象。攝提格在某,星居辛。辛卯、庚申與婺女、虛、危晨出,災禍四起,眾皆哭喪。碩光潦災。己未、丁亥、己卯日蝕於北,丁已日蝕於南,讖辭曰:辛卯遇辛卯,災星知多少,庚申自發威,劫到福不到。”、“始四象。攝提格在某,星居壬。辛亥,燭星,大亂之象。辛已,日蝕於南,大廢之象。辛亥戊寅,日蝕於中,天禍。丙辰,兩磁不分,南北翻轉,此乃滅絕之象。讖辭曰:昊天之數玄玄,乾坤之運轉轉,人類之命惴惴,陰陽五行淵淵。”(在“某”之說,據殷謙先生說:“此乃隱諱之辭,‘某’本為星名也,恐讀者對號入座,故未明明言也。”)(《天廷秘傳》第305-306頁,殷謙著,內蒙古文化出版社)。舉例太多了,這裏不再贅述,用殷謙於這部著作中的原話來說正是:“時運在天,其象於玄,觀星察宿,其相淵淵。”(《天廷秘傳》第305頁,殷謙著,內蒙古文化出版社)。這足以令我眩目驚心了,此乃吾之二驚也。

最後讓我吃驚的是殷謙先生那紮實的文言文功底。《天廷秘傳》共有四十四回,洋洋近三十萬字,前二十回為半白話文,由淺入深,可見作家用心之良苦,後二十四回為文言文,字字珠璣,宛若行雲流水,爛若舒錦,妙語驚人。如:“一時,但見太陽宮內紫瑞凝靄,七色滃溶,然乃三門驟啟,有黃、藍、紫三明光齊聚瑤床,碧瑩爧爧,三色炫燿。乍然,見床內有神嬰顯出,頗為神奇。吾與重珥不知所以然,遂觀《昊經》之讖辭。經曰‘玄元混混,昊出天琪,琳璵硠硠,瑞綏繆繞。中有紫髓,乃為龗麟,昊之天統,乃為龍帝。’”(《天廷秘傳》第268頁,殷謙著,內蒙古文化出版社)(我查閱了所有資料,地球上並無《昊經》一書,為此我問殷謙先生,他解釋說:“此乃虛擬之書也,人間無此書,倘若釋為天書也未不可,然,除我之外,誰其信之?”)也哉!此乃吾之三驚也。

最後我想說一句話,我們暫且不論殷謙是大作家還是小作家,不論殷謙有名還是無名,總之殷謙寫出了讓我吃驚的著作。當然,就算中國某些名氣大得驚人的作家,如果也能寫出一本《天廷秘傳》,我也會給出這樣中肯而誠懇的評價,可惜的是,到目前為止,除了殷謙,我還真沒有看到中國有哪個當代作家寫出了這樣一部氣勢磅礴、玄奧淵弘的文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