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家認為,安南在戰爭陰雲再次籠罩巴爾幹半島上空這一非常敏感的時刻通過發言人發表這一聲明對南聯盟非常不利。首先,安南的聲明在時機上對南聯盟非常不利。就在安南發表這一聲明之前幾個小時,美國總統克林頓在華盛頓再次對南聯盟總統米洛舍維奇發出動武威脅,稱美國特使霍爾布魯克前往貝爾格萊德訪問是給他“最後一個機會”,如果他不同意在西方國家擬就的科索沃和平協議上簽字,南聯盟就將麵臨北約的軍事打擊。
其次,安南的這一聲明將科索沃近來出現的人道主義危機的責任單方麵推到南聯盟頭上。
聲明說:“在過去一周裏,由於南斯拉夫保安部隊的軍事行動,科索沃地區的安全狀況日益惡化。除了在西歐和南聯盟的鄰國已經有26.9萬名難民外,在科索沃流離失所的人數已經達到23.5萬人,其中包括自3月20日以來逃離家園的2.5萬人。隨著安全部隊燒毀房屋和破壞生活方式,出現了更多流離失所的人。”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聲明對科索沃阿族長期以來所進行的武裝挑釁隻字未提,也沒有提及4名塞族警察3月20日深夜在科索沃首府被人開槍打死一事。從本質上講,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對科索沃阿族武裝分子的慫恿和鼓勵。安南的聲明對在同一時間發生的事情如此取舍,並非簡單的厚此薄彼,這與安南平時的穩重、不偏不倚、極力主張不到最後一刻不放棄通過外交渠道解決衝突的作風判若兩人。
仔細分析一下,不難發現,這與安南獲得有關科索沃信息的渠道有關。南聯盟駐聯合國代表團臨時代辦約萬諾維奇曾於1998年10月要求安南親自到科索沃地區進行實地考察,以便搜集第一手材料。但是,安南後來拒絕了這一要求,並通過其發言人明確表示,沒有必要訪問科索沃,因為“我的信息渠道是暢通的”。事實上,安南主要是通過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緒方貞子以及有關來自西方或以前曾被關押過的反政府人士所組成的科索沃人權特別報告員,以及前南戰犯國際法庭庭長麥克唐納法官等來了解有關科索沃的情況的。因此,信息渠道的局限使他並不能直接了解到南聯盟政府的立場和觀點。另一方麵,盡管南聯盟常駐聯合國代表團經常通過安理會散發文件,看來並沒有對安南造成十分有效的影響。難怪聯合國有人說,安南在科索沃問題上失去了聯合國秘書長應該保持的中立立場,是他內心害怕得罪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外在表現。
出人意料的3比12
1999年3月26日,聯合國安理會對由俄羅斯、白俄羅斯和印度三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聯合提出的一項決議草案進行表決,這是一項批評北約對南聯盟使用武力,並要求“立即停止武力,並盡快恢複談判”的決議草案。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國、俄羅斯以及另外一個安理會成員國納米比亞投了讚成票,其餘12個安理會成員國投了反對票。
盡管該決議草案在安理會未獲通過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但是3票讚成、12票反對的表決結果出人意料,這正是美國代表團在幕後做工作的結局。
根據《聯合國憲章》第27條規定,安理會要通過任何決議,必須有包括所有5個常任理事國在內的9個安理會成員國投讚成票。由於目前安理會的15個成員國中,加拿大、法國、荷蘭、英國和美國是北約成員國,占安理會總數的三分之一,其中還有三個常任理事國。因此,僅僅這幾個北約成員國投反對票,就可以阻止安理會通過這一決議草案。
但是,曾經表示要不惜使用否決票的美國當時隻是為了造造輿論,不到關鍵時刻是不會輕易使用否決權的。作為主導北約空襲南聯盟的美國擔心這麼做會使自己在國際上更加被動。另一方麵,美國為了“壯大自己的隊伍”,以便在國際社會造成安理會中大多數成員國是和自己站在一起的印象,在得知俄羅斯率先提出這一草案的情況下在幕後加緊做了一些工作。因此,俄羅斯常駐聯合國代表拉夫羅夫說,“安理會中那些同時也是北約成員國的國家應當對破壞《聯合國憲章》和損害安理會權威的行為承擔全部責任”。
據有關接近安理會的人士向筆者介紹,巴西常駐聯合國的代表科代羅在看到決議草案後曾對南聯盟駐聯合國臨時代辦約萬諾維奇表示,將會在表決時投讚成票。與此同時,加蓬常駐聯合國代表當格—雷瓦卡也曾表示,他將會投棄權票。結果,在3月26日表決時,這兩個國家都投了反對票。這便是美國做工作的結果。
此外,安理會中斯洛文尼亞一直將爭取加入歐盟、特別是北約作為外交努力的主要目標,因此這個南聯盟的鄰國在聯合國中一直和美國及其北約盟友給予“很好的配合”。馬來西亞是個穆斯林國家,在波黑穆族和塞族進行抗爭時,是同情與自己具有同一信仰的穆族的,因此馬來西亞此次投了反對票,是往日與塞族心理隔閡的外在體現。
另一方麵,拉夫羅夫3月20日在接受筆者采訪時曾表示,聯合國大多數會員國和安理會大多數成員國的代表私下都反對北約動武,但是他們作為駐外使節,事事都得聽命於首都,感情不能代替政策。對決議草案表決的基礎是國家利益,而與當今世界惟一的政治、經濟超級大國美國的關係在許多國家的外交利益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盡管投讚成票的隻有中國、俄羅斯和納米比亞這三個國家,但是他們對北約動武的立場和觀點得到不少非安理會成員國的聲援和支持,並分別駁斥了西方國家的有關辯解之詞。
在安理會表決後,印度、白俄羅斯、古巴常駐聯合國的代表在安理會的發言以及越南常駐聯合國代表團在此間公開散發的聲明均已表示,反對北約動武,認為北約未經安理會授權單方麵對一個獨立主權國家采取行動,這是強權政治和霸權主義的表現,並要求北約立即停止這一違反《聯合國憲章》的行徑。
古巴常駐聯合國代表布魯尼奧·羅德裏格斯·帕裏利亞在發言中說,“安理會剛剛通過這一恥辱的表決,失去了一個曆史性機遇”,“盡管安理會沒有向單極強權低頭,但人們卻已看到惟一的超級大國在按自己的意圖行事”。“北約最近的行動是有關毀滅南斯拉夫的陰謀的結果”。此外,他還對北約把“消除人道主義災難”作為動武的借口予以駁斥,認為“戰爭不是人道主義的解決方式”。
印度代表近來在安理會的發言非常精彩。針對美國、加拿大、荷蘭、斯洛文尼亞和馬來西亞等國的代表有關北約是根據整個“國際社會”的意誌對南聯盟采取軍事行動的這一說法,印度常駐聯合國代表夏爾馬在發言中表示,中國、印度和俄羅斯三國的代表在安理會均表示強烈反對北約動武,這充分說明約占世界總人口一半的代表是不同意北約動武的,因此不能說整個國際社會都在支持北約的軍事行動。
此次表決雖然與南聯盟科索沃問題有關,但安理會各國最後卻是在維護《聯合國憲章》的原則和國際法的尊嚴以及為北約單方麵動武這一非法行徑辯解之間作出了抉擇。
安理會這次表決的結果是由於一些國家在科索沃問題上的立場分歧和觀點不一所造成的,但安理會各成員國的表態卻直接關係到聯合國未來的前途和安理會的權威等一係列重大問題。
此次表決結果是繼北約對南聯盟動武後,北約成員國在安理會對聯合國以及安理會權威再次提出嚴重挑戰,已經引起國際社會的深切關注和不安。這充分說明,在人類即將跨入21世紀之際,主持正義、愛好和平的國家在當今國際社會維護《聯合國憲章》的宗旨還是安理會的權威方麵還麵臨著相當艱巨的任務。
聯合國的艱難曆程
北約以大欺小,以強淩弱,是強權政治和霸權主義的表現。無數的事實充分證明,強權政治和霸權主義當前仍然是世界和平的主要威脅。
戰後50年來,雖然新的世界大戰沒有爆發,但局部戰爭和武裝衝突卻從未停止,世界局勢一直動蕩不安,和平與發展這當代世界的兩大主題仍然麵臨嚴峻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