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篇 海峽狂飆(2)(1 / 3)

第506團由羅伯特·辛克上校指揮,計劃奪取第一、二號通路,炸毀勒波特附近的兩座橋梁。由於該團著陸情況非常糟糕,在81架運輸機中隻有10架將人員空投在預定地區,其餘都偏離目標很遠,最遠的距離達32公裏。第1營營長隻集合了50人,趕到一號公路時發現已被501團3營占領,便返回團部待命。第2營錯降在第502團地區,營長斯特雷耶中校集合了200人,雖因電台丟失,無法與團部聯絡,但仍按照預定計劃於下午趕到霍登維爾,奪取了二號公路。第3營的任務是奪取或炸毀勒波特附近的兩座橋梁。由於預定空降地區地形平坦,德軍料到盟軍必定會在此空降,進行了反空降部署,所以落在空降場的傘兵一著陸就遭到德軍的猛烈射擊,全營包括正、副營長在內幾乎全部陣亡。萬幸的是大部分飛機因迷航而偏離航線,所空投的傘兵都落在空降場外,僥幸逃過這一劫,但失去了指揮官後該營沒能集合起來,隻有營作戰參謀謝特爾上尉集合了54人,越過沼澤,一舉攻占了兩座橋梁,並按規定做好了炸橋準備,一旦發現德軍增援就立即炸橋。

6月6日1時20分,101師的後續梯隊152人及反坦克炮等重裝備分乘52架滑翔機起飛,於4時許在預定地區著陸。當天下午第二批後續梯隊157人及補給分乘32架滑翔機前來增援,但由於降落地區有德軍設置的反機降木樁,使滑翔機受到很大損失。

至6月6日黃昏,第101師共空降6800人,陣亡182人,傷557人,失蹤501人,集合起2500人,奪取了海灘後麵的四條公路和勒波特附近的兩座橋粱,完成了預定任務,並在6日下午與美第7軍的先頭部隊會合。

美軍第82空降師的突擊梯隊由傘兵第505、507、508團和加強分隊組成,共6800人,由師長李奇微少將指揮,搭乘369架運輸機,計劃在聖曼伊格裏斯以西的梅特勒河西岸空降,任務是攻占聖曼伊格裏斯,控製梅特勒河上從拉菲埃爾至薛夫杜邦之間橋梁和渡口,保障美第7軍通過梅特勒河。

第82空降師組建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也就是1917年8月25日,其前身是第82步兵師。由於該師初建時的官兵全部來自美國所有的48個州,因此它獲得了“全美師的美稱”。一戰結束後,第82步兵師轉為後備役師。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根據作戰需要,美國又重新把該師轉為現役師。出於環境考慮和作戰需要,美軍於1942年8月15日把第82步兵師正式改名為第82空降師。1943年,第82空降師分別對意大利西西裏和薩萊諾實施了傘降和機降突擊,為盟軍在意大和的順利進攻發揮了重要作用。

1944年,第82空降師參加了其建立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空降作戰,在諾曼底成功地擊敗了德軍。之後,第82空降師被編入第18空降軍。二戰結束話,第82空降師於1948年11月被美軍指定為戰備陸軍師,其基地設在北卡羅來納州布雷格堡。此後,第82空降師先後參加了越南戰爭和中東戰爭,並於1979年11月赴伊朗解救美國人質。美軍入侵巴拿馬和格林那達的行動中也都由82空降師打頭陣。1993年介入索馬裏的內部行動中,第82空降師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現在的82空降師編製員額約為12900人,為唯一可通過傘降進入作戰地區的全建製師,機動能力強,可在任何地區實施快速部署。下轄3個空降旅、1個航空旅和1個師屬炮兵部隊。編有9個作戰營,坦克54輛、攻擊直升機30架、觀察直升機43架、電子幹擾直升機3架、多用途直升機41架、“複仇者”防空導彈係統48部、105毫米榴彈炮54門。第82空降師通常與空軍進行聯合作戰行動,空軍負責提供空運、近距空中支援和空中補給。

第505團由威廉·埃克曼上校指揮,計劃在梅特勒河東岸著陸,以3個傘兵營分別攻占拉菲埃爾,諾維爾奧普蘭、聖曼伊格裏斯。第1營由於飛機偏離了航線,空降時又極為分散,著陸後營長凱拉姆少校隻集合起極少數人,在向拉菲埃爾前進途中遭德軍阻擊,營長、代理營長先後陣亡,沒能完成占領拉菲埃爾的預定任務。

第2營在預定地點著陸,營長範迪沃特中校在著陸時踝骨骨折。

他讓士兵用手推車推著他堅持指揮,集合起一半人,完成向諾維爾奧普蘭的進攻準備,正要發起攻擊時,接到團長的緊急命令,指示由於沒有第3營的消息,為了確保完成團的主要任務攻占重要交通樞紐聖曼伊格裏斯,第2營改變原定任務代替3營去奪取這一重要目標。範迪沃特留下特納中尉率42人監視諾維爾奧普蘭之敵,自己率其餘人立即向南進攻聖曼伊格裏斯。特納的小分隊後來頑強戰鬥8小時,擊退德軍向聖曼伊格裏斯北翼的反擊,保障了主力,堅守住了關鍵的聖曼伊格裏斯。第3營在預定地點著陸,營長克勞斯中校集台了180人,在當地法國向導的帶領下,借助夜色掩護,以偷襲手段一舉攻占聖曼伊格裏斯,隻是由於通訊中斷無法及時向團部報告。隨後和趕來的第2營一起組織防禦,擊退德軍多次反擊,牢牢控製住了這一重要的交通樞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