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篇 海峽狂飆(4)(1 / 3)

六點零八分,幾百艘登陸艇靠岸;六點十分,飛機開始在船岸之間施放煙幕,掩護駛向海灘登陸艇和衝上海灘的士兵們。

比原定H時晚五分鍾,也即六時三十五分鍾時,第一登陸突擊波上岸,跟著這一波士兵登陸的有一位將軍,他就是美國第二十六任總統羅斯福的兒子塞奧得·羅斯福準將。這位已經五十七歲的將軍是幾度要求之後,才批準參加這次突擊的。

登陸極其順利,在海灘上幾乎沒有遇到抵抗,海灘障礙物也沒有配上爆炸物和餌雷。這個原因隻有羅斯福和二、三個軍官知道。

那就是部隊搶灘前,十七艘火箭發射艦和陸軍炮火支援艦炮齊射,這些炮彈和火箭掀起了一片煙塵,再加上飛機投下的煙幕彈,把海岸完全遮住。一股很強的潮汐把登陸艇向南衝到了離預定登陸海灘約一千六百米的海灘上,他們是在此登陸的,這是一樁幸運的錯誤,使他們在錯誤地點登陸,如沒有這樁錯誤,等待他們的是堅固的防禦工事,和嚴陣以待的防守重兵。

現在,羅斯福已同進攻部隊一齊站到海灘上第二號通道之處了。這時,他非要做一次重大決定不可。因為從此以後每隔十幾分鍾就有新的兵員和車輛登陸,總共有二十六個突擊登陸波,包括二萬多士兵,三千五百輛車輛要登陸,緊跟著,美軍第九師和第九十師也在這個海灘上岸。所以,羅斯福必須決定是把這些後續部隊帶到比較平靜安全的這個”錯誤”登陸地點呢?還是導向原來的預定登陸地點。這個預定地點與內陸相連的是第三號、第四號通道。如回到原來的地點登陸,新打開的第二號通道不能保持下去,則以後的大集團登陸就要陷於進退維穀的困境。

羅斯福將軍和幾個軍官商議決定,我們就將錯就錯,不向原來的目標進攻,第四師現在從這惟一的第二號通道向內陸進攻,發現德軍就堅決消滅掉。

現在,第一登陸突擊波已在猶他海灘站穩,是迅速采取行動,打擊德軍的時候了。上陸兩個小時後,羅斯福帶領他的戰士向內陸突去。

上午10時,又有六個營的兵力離開海灘踏入內陸。到中午,海灘上的敵人已被基本肅清。

“猶他”海灘的守軍是德軍第七○九師的一個團。該師是個無“腿”的海防師,武器裝備差,人員大部分是後備役的大齡人和德國仆從國士兵。由於該師通訊聯係已被美軍空降兵切斷,德第七集團軍司令多爾曼直到當天很晚的時候才知道盟軍已在科唐坦半島登陸。

盟軍登陸的損失輕微。主要損失是清晨施放煙幕的飛機有一架被高射火炮擊落,煙幕牆出現一段空白,驅逐艦“科裏號”被暴露出來,成了德軍岸炮連的目標。為了躲避,“科裏號”立即機動,不幸撞上一顆水雷,炸斷了龍骨,6時41分船沉了。還有三艘坦克登陸艇、二艘步兵登陸艇也因觸雷沉沒。

人員損失也很有限。全師隻有一百九十四人陣亡,先頭部隊的兩個團隻死了十二個人,而在一般情況下,陣亡人數應是它的幾十倍,甚至上百倍。

當D日傍晚6時,經“猶他”海灘上陸的部隊達到二萬一千三百二十八人,車輛一千七百四十二輛,還有幾千噸補給品。登陸部隊已到達卡朗坦與聖梅爾———埃格裏斯的主要公路上。占領的登陸場麵積正麵和縱深達到十公裏。

由於登陸太順利,負責指揮運送部隊上岸的海軍編隊司令穆恩少將在給其上級的報告中寫道:

“登陸按計劃完成”,此外,“對登陸突擊,沒有什麼可寫的”。

在“貝菲爾德”號上,柯林斯又舉起他那雙筒望遠鏡,遠處的“猶他”海灘,硝煙已散,近處排成長隊的登陸艦艇絡繹不絕、井然有序。他也很快把登陸成功的消息送到指揮美國陸軍的布雷德利那裏。布雷德利的評價是:

“我們輕而易舉地奪取了‘猶他’海灘,令人滿意。”

★秘史鏈接:我們比敵人還清楚

1944年1月某日。

這是一個沒有月色的茫茫黑夜,英吉利海峽浪濤陣陣。

一艘英國造袖珍潛艇在水下悄悄越過英吉利海峽潛行至諾曼底海岸處。

通過潛望鏡,海水下十公尺處的潛水艇艇長已依稀可辨別出高低不平的遠處海岸了……,艇長關上目鏡的蓋子,命令潛艇減速前進。

坐在潛艇艙中的是兩位沒有佩帶肩章的人,透過土黃色的戰鬥服空白的縫線處可以清楚地看出,原來裝釘在這個部位的是標誌英國突擊隊的紫色徽章。這兩人一位是中尉喬治·雷恩,另一位是中尉羅伊·伍德倫吉。這是他們第二次來到諾曼底海岸了,第一次是幾周前,他們被偷送到這裏去仔細測量海岸的坡度,和從淺水海灘到岸上的反登陸障礙物的種類和結構。

這一次的任務則是采集海岸沙灘的標本,具體說,是挖取海灘上的泥沙,帶回英國進行化驗,看看該地域泥沙彈性如何,試驗能否經得住裝甲車輛的重壓。這一任務靠航空攝影照片是辨別不出的。

潛艇慢慢接近海岸,海岸上每隔不遠便有敵軍的碉堡和觀察哨,艇長再次從潛望鏡中觀察,當潛艇潛行至兩個觀察哨之間的一塊海域後,便命令停止前進,上浮。

這會兒,兩位突擊隊員已穿好潛水衣,佩上手槍和短劍,拿上工具,隨著潛艇露出水麵,便打開艙門,走出潛艇,毫無聲息地滑入冰冷的海水中,向五百公尺外的岸邊遊去。

幾分鍾後,這兩人已到達布有障礙物的海邊淺灘了,他們倆人小心翼翼地繞過這些障礙,悄悄上了岸。

四周寂靜無聲,遠處碉堡不時透出一點點紅的光點,在夜色下格外顯眼,那可能是放哨的士兵耐不住寂寞和瞌睡,在靠香煙提神。

就在崗哨的眼皮底下,這兩位受過特殊訓練的突擊隊員,不慌不忙,一前一後靜靜地向前運動著,前麵的人用劍輕插海灘上的沙土,探測是否埋有地雷;後麵的人則從登陸起點處將係有軟繩的鐵針插到岸灘上,然後跟著前麵的往下放繩,每隔五十米把繩上已縛好的鐵針插到海灘上固定住細繩,不使之發生移動。之所以如此,是為了在返回時,沿著細繩走,以避免觸雷。後麵的人在插鐵針的同時,順勢拎一些沙土,按標號放入袋中,準備帶回去進行化驗。

很快,口袋裏的標本泥沙已經裝滿,該回去了。後邊的人打了個手式,前邊的人向後折返。突然,遠處傳來人走沙灘的沙沙聲,這兩人急速臥倒,抬頭仔細觀察,夜色中,一個德軍崗哨似乎聽到了什麼動靜,出來查看究竟,兩人屏住氣息,一動不動。那個崗哨,觀察了一陣,毫無動靜,既沒發現不遠處的突擊隊員,也沒發現那條細繩,便打個哈哧,伸伸懶腰,悠閑地回到碉堡。

又呆了一會,這兩人見安全了,便小心翼翼順著細繩子返回海邊,繞過水中障礙物,向遠處仍在等待他們的微型潛艇遊去。

第二天,這兩人又來了,不過換了個地方,是緊挨這個海灘的另一個登陸地點,同樣的過程又重複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