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東陵後妃合葬之謎(3 / 3)

這名妃子是橫死的,說白了,就是非正常死亡。其實我們都知道,生活在皇宮內宅裏頭的妃嬪們,她們即使得不到皇帝的寵幸,那也是衣食無憂,應該能夠安享晚年,度過一生。但是,道光皇帝卻有一位妃子不是這樣的,她的命運非常悲慘,最後是被嚇死的。是被誰嚇死的呢?還不是被咱們中國人,而是被八國聯軍嚇死的。

公元1856年農曆八月的時候,由於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八國聯軍打到了北京,鹹豐皇帝成為了清朝第一位被外國侵略者趕出京城的皇帝。鹹豐皇帝帶著皇長子和好多後宮的妃子們匆忙逃往承德避難。雖然這些妃子中也包括前朝的一些妃嬪,但是,倉皇之中,還是有很多前朝遺妃未能隨行的,這其中就包括道光皇帝的一位妃子——常妃。

當時,這個常妃不知道什麼原因,沒有跟隨鹹豐皇帝到承德去,就一直住在圓明園中。常妃她一生都沒有得到過道光皇帝的寵愛,沒有生下一兒半女,可以說是過著非常孤寂的生活。那個時候,她已經53歲了。或許是因為年齡有些大了,不願意再長途跋涉,或許是因為她已經習慣了這種孤苦伶仃的清靜生活,不願意再去折騰,總之是沒有走。但是,沒想到的是,她這不走不要緊,卻招來了殺身橫禍。當時,八國聯軍們闖入了圓明園之後,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當時,守護園子的軍隊們雖然誓死抵抗,結果終因寡不敵眾,而沒有打過八國聯軍,讓八國聯軍闖了進去,這時候守護大臣覺得無顏麵對祖宗,也沒有完成自己的祖宗的基業,就跳海自盡了。而常妃呢,她在宮裏生活了這麼多年,人也老了,她哪裏見過這種架勢,還都是一些藍眼睛、黃頭發的人,穿著高筒的馬靴,挎著洋刀,氣勢洶洶地都來了。八國聯軍們來了之後,到處放槍,見人就砍,見東西就搶,見能燒的東西就放火。就這樣,在慌亂之中,常妃受到了驚嚇。人一嚇又緊張,再加上年事已高,就直接給嚇死了。

當時,園子裏還有一些內務府的人,他們知道了這個情況,然後就向鹹豐皇帝彙報了。鹹豐皇帝一方麵派他們趕緊收屍、安葬;另一方麵就責怪他們內務府的人,說他們辦事不力,沒有保護好先皇的遺妃。

內務府的大臣們接到了鹹豐帝的諭旨,隻好趕緊辦理常妃的後事。可是,當時戰火紛飛,沒有辦法。直到大概過了有十幾天,八月份的時候,天氣很熱,內務府的人覺得八國聯軍的氣焰稍微消停了一點兒,就雇了馬車和一些民夫,拉著棺木,還有什麼抬杠之類的一些必備的,包括一些送葬的壽衣等,就趕緊到圓明園去給常妃收屍了。結果,這一隊人馬還沒來得及走到大門口,他們就被八國聯軍給發現了。八國聯軍們一看他們這麼多人,覺得挺奇怪的,上去就氣勢洶洶地一頓搶。這把他們這些人給嚇得呀,看見洋鬼子來了撒腿就跑。然後,洋鬼子們就把他們的馬搶了,把他們的車也搶了,把那棺木也弄壞了,所以這一次就沒有收成屍。

這一晃,又過去了半個多月,距離常妃去世已經一個月零一天了。眾人心想,這個事再不辦都不行了,這麼炎熱的天,估計她那屍體已經腐爛得不成樣子了。後來,守護大臣們就想了一個辦法,也不能再雇馬車了,因為聲音太大,也不能白天去了,怕被發現。於是就到了晚上,乘著夜色,雇了幾個民夫,抬了一口棺材,就匆匆忙忙地溜進了圓明園,然後找到了常妃所在的那個屋子,把常妃的屍骨收殮了一下,就趕緊抬到郊外的田村去了,他們先把常妃暫時安放在那裏。後來,鹹豐皇帝回鑾之後,又把常妃的屍骨移葬到慕東陵裏。所以說,常妃是慕東陵的妃子中命運最悲慘的一位了。

外強中幹

“火燒圓明園”的悲劇與道光、鹹豐二帝的昏庸無能有著脫離不了的幹係,和祖輩康熙相比,不知他們將作何感想呢?

康熙皇帝在位的時候,他自己熱衷西學,同時還讓皇子們認真學習,希望能夠培養出更具遠見卓識的接班人。然而,他的後代道光卻是個目光短淺無能的昏庸皇帝。鴉片戰爭爆發時,道光皇帝問道:“究竟該國地方周圍幾許?女王有無婚配?英吉利至回疆各部有無旱路可通?”這是早在康熙時候就已經解決的常識問題。道光皇帝對西方政治、軍事、經濟、地理的了解少之又少,與祖輩康熙帝相比,他可能就更加汗顏了。道光皇帝在國事上捉襟見肘,他對後宮家眷又會是怎樣一種姿態呢?

道光帝的妃子、後宮,沒有他的祖先,比如說像乾隆皇帝或者康熙皇帝那麼龐大,但是,道光皇帝也是比較頻繁地升降這些後宮的妃子們的,所以,裏邊的這些妃子們的命運也是浮浮沉沉。那麼,道光帝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道光皇帝在治理一個國家等各方麵的手腕都是比較軟弱的,但是,他在後宮卻很強勢。道光帝一生中的這十六個妃子,他曾經降過的,給過非常嚴厲處罰的就有十二個。什麼叫作嚴厲的處罰呢?就是降級,然後罰款。主要是對於妃嬪來說,像其他的朝代,一般的妃嬪沒有什麼特殊的過錯,一般是不會降級的,就是有的時候偶爾有些小錯,被降級了,但如果遇到另外的一個當口,或者說皇帝的生日,或者是元旦之類的,就又給恢複原職了。比如說,我們後來知道的那個珍妃,就是如此。但是,道光皇帝的後宮不是這樣,而是特別混亂,升降妃嬪非常頻繁,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道光皇帝的一生是心緒不寧很煩躁的,所以拿她們當出氣筒了。

關於此,野史中就有記載,說道光皇帝經常在後宮發脾氣,甚至有一天晚上,有一個內監聽見道光皇帝在寢宮內嚷著讓太監們去取刀來,要取人首級。當時,把這個太監嚇得夠嗆,但是,書中也沒說明道光帝那晚上要取哪個妃嬪的首級。

但是,他偏偏在治理國家上是個草包,大清國在他的治理之下像是個軟柿子,道光帝的武功不錯,仗著自己學過武,他在後宮卻真像個爺們兒一樣很強勢,把整個後宮也治理得非常混亂。所以,若是道光帝在治理後宮和朝政上能稍微調換一下,對待自己的後宮女人的時候可以像個軟柿子,對待這些列強的時候像個真爺們兒的話,說不定做皇帝就沒有那麼失敗了。

由此可見,一座帝王陵寢規製的高低可以看作反映一個帝國的興衰的標誌,同時,也能看出來一個帝王的後院、後宮是否寧靜,也可以看作他個人成敗的晴雨表。應當說,道光的命運是比較悲慘的,在他執政時期,他眼睜睜地看著大清朝江河日下,同時他的後宮也十分混亂,真是內外都很失敗。

§§第四章 光緒崇陵

究竟誰是謀害光緒皇帝的真凶?

光緒陵寢選址的背後暗藏了怎樣的玄機?

崇陵富麗堂皇的表麵隱藏了怎樣的施工?

為什麼隻有光緒的崇陵被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