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影《夜盜珍妃墓》中,珍妃死後一年半,屍體從井裏打撈上來後,早已慘不忍睹,而盜墓賊見到的墓主人則臉上皮肉尚存、五官依稀可辨,很難讓人相信這是同一個人。因此,可以判定盜賊所見的應該是瑾妃而不是珍妃。

瑾妃要比珍妃的身份高,她又是姐姐,是後死的,所以給她發的是石券。珍妃死得早,給她發的是磚券。由於瑾妃大、珍妃小,古時候左為上,所以瑾妃在左邊,也就是在東邊。這一夥盜墓賊把東邊的墓給盜了,其實盜的是瑾妃的墓。當然,對盜墓賊來說,不管是瑾妃墓還是珍妃墓,隻要盜到寶物就行。

捉拿盜墓賊

無論盜的是瑾妃墓還是珍妃墓,總之,清西陵的墓穴被盜了。那麼,西陵盜案發生後,清朝的遺老遺少們又會有怎樣的反應呢?

陵寢相繼被盜之後,當時執政的溥儀,可以說是痛心疾首,畢竟光緒是溥儀的伯父。溥儀大發雷霆,把躲在縣城裏的守陵人員趕了回來,讓他們趕緊進陵裏麵去看護。可是,這些護陵隊跟日本人又勾結著。當時日本人要用溥儀在東北當滿洲國皇帝,所以也得保護好滿洲國皇帝的陵墓。日本人占領著易縣,卻讓清西陵被盜了,日本人沒法交代,於是又派了一個大隊到清西陵的行宮住了下來,守護皇陵。

八路軍當時也有壓力了。因為盜陵事件出來之後,國民黨的報紙開始大肆宣揚,而八路軍的遊擊區正好在清西陵附近,他們也收到了上麵的命令,說一定要保護好清西陵,避免和日本人在清西陵內發生戰鬥,以免破壞文物。如此一來,清西陵可謂是因禍得福,不然其他陵墓估計也得被盜。比如說清東陵,除了孝陵外,其他的皇陵都被盜了。而孝陵之所以沒有被盜,是因為順治帝是火葬的,他又崇尚佛教,講究簡葬,墓穴裏麵沒多少東西,所以沒人冒險去盜。因此,我們才說清西陵中的泰陵、昌陵都沒有被盜,而且也保存下了一片鬆海,是很難得的。

由於溥儀的幹預,日本人還有護陵隊加大了對這些盜墓者的追捕。首先破除的就是珍妃墓,其實是瑾妃墓的盜案。怎麼破的呢?清西陵的護陵隊一回來,盜墓的這幾個人就覺得不對勁,心想著趕緊跑,不然被抓住了那可是殺頭之罪。所以,鄂士臣、關友仁等人都跑了,就剩下一個人。是誰呢?就是李紀光這個老光棍。

李紀光得寶物最多,但是他膽大,不走。盜墓之前,李紀光就是個窮光蛋,有米一鍋,有柴一灶,沒了就餓著,甚至要飯吃,是一個不務正業的人。後來,李紀光因為盜墓有了錢,就開始嘚瑟。結果,他在農村嘚瑟還不行,跑到易縣縣城去了。當時,日本人還有護陵警都在易縣城活動,可是李紀光就不管那一套,依然是吃喝嫖賭。

有一次,李紀光喝多了,跑易縣城大街上去了。在大街上,他連蹦帶跳地說“老子有錢,老子有的是錢,再一輩子也吃不完”。本來他就是一個很窮的光棍,可是,他突然變得闊綽,護陵隊的人員也不是吃幹飯的,尤其是聽說過他以前盜過墓,早就盯上他了,覺得他的錢來路不明。聽他這麼一喊,警察也不管有沒有證據,直接就把他抓起來了。在一頓嚴刑拷打後,李紀光受不了了,就把整個事情經過都招了。招了之後,護陵警察就把李紀光給殺了,然後去其他幾個人家裏抄家。結果,這幾個人早跑了,一個也沒抓住。所以,案子最後雖然破了,但寶物卻沒有追回來。

過了一段時間後,鄂士臣回來了。他原本躲在北京,但是他想回家看看,打算帶著家眷一起跑。結果,他從北京坐小火車剛到易縣,就被警察給逮到了。之後,警察驗明正身後,也把他給槍斃了。關友仁帶著財寶一直到了天津,找了十幾家珠寶店,這家賣一點,那家賣一點,湊了一筆錢闖關東去了。關友仁一直差不多到新中國成立,一打聽這個事過去了,才敢回來。至於其他幾個人,一直沒有音訊,估計已經客死他鄉了。

§§第五章 溥儀陵寢

末代皇帝溥儀的童年歲月是怎樣度過的?

溥儀生前有沒有選過萬年吉地?

溥儀的後半生以及他的最終歸宿又是怎樣的?

生不逢時的溥儀有著怎樣的感情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