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蘭·米蒙出生於阿爾及利亞,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米蒙上了前線,在一次戰役中右腳受了傷,幾乎截肢。後來,米蒙去了法國。有一點時間,他在巴黎聖巴倫城建公司打工,他的師傅穆哈德雖然50歲了,但一天下來,穆哈德並不顯疲倦之色,而那些年輕的建設師,衝勁一過,就鬆弛下來。這現象常讓米蒙感慨不已。
後來,米蒙進入國家田徑隊,開始訓練長跑。他先後參加了1948年倫敦奧運會,和1952年赫爾辛基奧運會,在10000米跑中都不敵對手,獲得亞軍。
雖然捧回的是銀牌,法國隊還是給予了米蒙盛讚,因為他的對手是來自捷克的紮托佩克,有“火車頭”之稱的世界一號長跑王。米蒙自己卻不滿足,獲得奧運會冠軍是每個運動員的最高理想,米蒙也一樣。
那天晚上,米蒙來到師傅穆哈德的工地。穆哈德已經知道了他的成績,本要向他祝賀,卻見他眉頭不展,一副不快的樣子,便問,怎麼,奧運會亞軍的榮譽還不滿足嗎?米蒙說,是的,從1948年到1952年,在三場比賽中,我都輸給了同一個對手,這是我最不開心的。
穆哈德指著麵前剛建起的一座大樓說,你瞧,這些樓房都是一層層砌成的,所以,隻要你順著這條路,永遠跑下去,總有超越對手的那一天。
穆哈德一席話,讓米蒙的內心起了大的波動,久久不能平息。
後來,米蒙加強了自己的韌勁和耐力的訓練,他將長跑距離加了一倍,每天淩晨起來,去城外跑步,風雨無阻。一年、二年、三年……米蒙眼看著那一排排大樓拔地而起,他的心中也有一座城堡在慢慢豎立。
1956年墨爾本奧運會上,米蒙又參加了萬米比賽,但是,他沒有想到,由於加強訓練,他的耐心提高了,速度卻大不如前,竟然連前10名也沒進。
當他居喪地回到休息室,隨隊前來的穆哈德迎上來說,米蒙,不要灰心,你還有一次實現夢想的機會。
米蒙說,還有什麼機會?
穆哈德說,你可以參加馬拉鬆賽,我相信你的耐力。米蒙心中一動,是啊,自己何不在馬拉鬆賽上奮力一拚。當時,馬拉鬆賽和其他賽事不同,所以,通過教練,米蒙很快被批準,去爭奪馬拉鬆比賽的金牌。
比賽這天,墨爾本的天氣非常熱,一路上,雖然街道邊有不少飲用水,但是,米蒙始終沒有停下來,他的步伐雖不快,卻堅實有力。同時參加馬拉鬆比賽的,還有米蒙的老對手紮托佩克。米蒙憑借幾年來不斷提升的耐力,終於一舉奪冠。
回想起自己的冠軍路,米蒙感慨萬分,他說,人生就像蓋城堡,一年打基,二年砌牆,三年蓋頂……最終,我成功了。
人生的路曲折遙遠,就像長跑一樣,沒有誰能一步邁到終點。隻要鍥而不舍,腳踏實地地走下去,總會登上成功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