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在人們忙忙碌碌不經意的時候悄悄地降臨到遼闊無垠的戈壁大漠上來。這裏沒有柳綠桃紅,人們隻是從陽光和煦風送融融的感覺中得知季節的變化,脫去了棉衣和大頭鞋,換上了輕爽的絨衣或毛衣,外套也由棉軍裝罩衣改換為單軍裝罩衣,人也顯得精神起來。

春天也不偏愛沿海中原,同樣也給大漠帶來了生機。一些初到大漠興致很濃的新學員近日到離馬蘭最近的西鄰烏什塔拉和東鄰榆樹溝去觀光,那裏的鑽天楊長出了嫩綠的小葉兒,一片片白雲般的羊群興高采烈地在小河畔草地上蹦躂,啃吃著嫩綠的草芽。

春天給這一帶的維族哈族人民帶來了繁忙,也給這裏的特殊的穿軍裝人帶來了重任。

千裏戈壁大漠又熱鬧起來了。以吐魯番車站為始端,一條條解放牌卡車構成的長龍每天沿著大河沿——托克遜——庫米什——馬蘭和馬蘭——甘草溝——辛格爾公路爬行,一直爬到羅布泊北麵的開闊的戈壁大漠。一條條長龍中的每一輛卡車,開進大漠時滿載著貨物,開出大漠時則是空空的,不知有多少核試驗的測試設備和效應物被送到那片開闊的大漠上去了。

三部的人們已經按預定計劃完成了第二次空爆測試的準備工作和培訓工作,也把大批的儀器設備裝上汽車運進大漠試驗場,參試人員也一批一批地開赴試驗場。

在冷落了十一個月的大漠上,又建起了一片片帳篷群,構成一個龐大的“大漠新村”。一排一排、一塊一塊的又形成幾個小小“居民區”,每一個小區周圍都用沙石堆起半米高的“牆”,朝外的斜坡牆麵上用醮了石灰的白石塊鑲嵌成四框和大字標語“大力協同做好這件事”、“身居戈壁,胸懷祖國,放眼世界”、“肩負人民重托,奪取新的勝利”……這些白色的大字鑲嵌在黃褐色的沙石“牆”上,十分醒目,遠遠的就看見了。這些大字鑲嵌在每個參試人員的心裏,激勵著他們奮勇前進,去奪取即將來臨的熱核爆炸測試的成果。

在“大漠新村”中,居住著來自首都和全國各地近百個單位的“居民”,有國務院各部和國防科委各部的,有人民解放軍各個軍、兵種的,也有各省市地方部門的。“大漠新村”的“居民”總數近萬人。在九百六十萬平方公裏的國土上,恐怕再也找不到一個人口數目這麼大、人口密度這麼大的村莊了。這裏沒有大街大巷,沒有商店影院,否則可稱得上城鎮了,怪不得有人稱呼這是“The Town of Nuclear Test”(核試驗城)。

三部——核試驗測試部的住地仍稱為108.這個帳篷群形成的“居民區”占據了“大漠新村”的大部分,而這個最大的“居民區”又分為六個小區,分別住著三部的指揮部和五個隊(即五個研究室)。整個“新村”像個凹字形。“凹”字的缺口朝南,也就是說,東、西、北三麵是一排一排的帳篷群,中間留出一大片空灘,作為集會用的大廣場。和過去的“習慣”一樣,男人們住大帳篷睡“對麵炕”,對“半邊天”格外照顧,女人們住小帳篷有床。參試的人們每天忙碌歸來就在這裏進入夢鄉。

瞧,在這遼闊無垠的戈壁大漠上,第一縷炊煙升起來了。它是從“大漠新村”剛剛用炕席和篷布搭起的廚房的大煙囪頂端升起來的。炊事班的戰士們正在為參試人員準備晚餐。

在“大漠新村”的東邊,是“客運公司”的汽車停車場,解放牌汽車橫成行豎成列地停在那裏。每個測試工號或測試站點的專用汽車都有其固定的停車位置,因此,每天上班不用到處亂找,隻要按照要去的工號或站點的代號去找就找到了,正像在城市裏乘幾路汽車,隻要認準汽車站牌子的號碼就不會錯的。

在“大漠新村”北邊遠一些的地方,有一座專給“新村”供電的“發電廠”。每當夜幕降落之時,柴油發電機便開始突突突地唱起單調的歌,給“大漠新村”送來光明,給千裏戈壁大漠綴上一片明珠。

為進入試驗場的“安家”工作忙碌了一天的人們,三三兩兩地走進了席篷子食堂。今日的晚餐是什麼呢?啊,是大漠的傳統風味——主食饅頭,副食炒土豆片。食譜和往年一樣:早餐有小菜——鹹菜絲,主食是饅頭和“一個粒兒追不上一個粒兒”的大米稀飯;午餐和晚餐有炒菜——第一天到第四天依次為炒土豆丁、炒土豆塊、炒土豆絲、炒土豆片,第五天以後開始循環之,午餐和晚餐的主食是大饅頭。新學員初來乍到味覺尚未絮煩,參加過一兩次核試驗的人們則對大漠傳統已經習慣。

人們的心裏隻裝著核試驗,對這裏的生活條件毫無怨言。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