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他為秦穆公推薦和帶來了一批將相之才,為秦國的創霸填補了人才空白或彌補了人才不足。秦穆公深知百裏奚之才後,欲封之為上卿之爵,委以國政,百裏奚推辭說:“臣之才,不如臣友蹇叔十倍。君欲治國家,請任蹇叔而臣佐之。”(第二十六回)
蹇叔是一個一直隱居不仕的宋國人物,穆公表示說,他並沒有聽說過蹇叔之賢,百裏奚誠懇地說:“蹇叔之賢,豈唯君未之聞,雖齊宋之人,亦莫之聞也,然而臣獨知之。”遂向穆公介紹了蹇叔的過人之賢,穆公派人將其厚禮聘至秦國,還一並聘來了蹇叔的兒子白乙丙。穆公與蹇叔對談後非常高興,對百裏奚講:“寡人得二老,真庶民之長也!”即封蹇叔為右庶長,封百裏奚為左庶長,位皆上卿,稱之為“二相”,自二相秉政,立法教民,興利除害,秦國大治。穆公還任用白乙丙與百裏奚的兒子孟明視為大夫,並號將軍,專掌軍事。百裏奚早在晉國時聽說晉人由餘滿腹經綸之略,私下打聽,後來由餘自西戎出使秦國,百裏奚私下對穆公講:“此晉國之大賢人,臣熟聞其名矣。”(第二十六回)穆公征詢能招降由餘的辦法,百裏奚推薦說:“內史廖多奇智,君可謀之。”穆公采用內史廖的計策,終使由餘棄戎歸秦,穆公任之為亞卿,與二相同國在人才上發生了連鎖效應,一大批人才因而接踵而至。
第三,他以自己的禮儀道德思想影響了秦穆公的行為觀念,使秦國創霸中的德治色彩非常濃厚。百裏奚原在虞國為大夫,虞國被晉所滅後,他放棄逃跑的機會隨虞公入晉,有人為此而譏笑他,他回答說:“吾食其祿久,所以報也。”晉獻公讓人傳話欲任用他,他回答說:等到我的君主過世以後再考慮。傳話人離去後他對人說:“君子違,不適仇國,況仕乎?吾即仕,不於晉也。”(第二十五回)在百裏奚身上,傳統的道德觀念是比較濃厚的,他把這種觀念自然地帶進了在秦國的政治行為中,晉國曾經連年大荒,晉惠公派人向秦國求救,百裏奚首先發表意見說:“天災流行,何國無有,救災恤鄰,理之常也。”(第三十回)堅持給晉國以人道主義的援助。秦國在晉襄公以前的一切和晉政策無不受著百裏奚的影響。除此之外,百裏奚力求穩妥的處事方式也影響了秦穆公的決策和行為。
百裏奚是一個身世複雜、富有經綸的人物,他以七十歲的高齡見用於秦穆公,為秦國創霸準備了戰略和人才,並以自己的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影響了秦國創霸的特點和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