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接過禰衡的話,逼問說:“你說你清白,那麼誰又是汙濁的?”
這下可是問到了點子上,禰衡大笑一聲,說道:“你不識人才,是眼濁;不讀詩書,是口濁;不聽忠言,是耳濁;不通曉古今的知識,是頭腦汙濁;不能容納諸侯,是胸襟汙濁;經常打著篡奪皇位的念頭,是心地汙濁。如今在此,你為了戲弄我與大庭廣眾之下,竟然要我做鼓手,你的行為跟當年的陽虎想比如好兩樣?你有一統天下的野心,卻並無一統天下的胸懷!”
此時的曹操想把禰衡千刀萬剮的心都有,可是他擔心落個殘害人才的惡名,隻好暫且忍下來。隻見他裝作一副沒事的樣子,對禰衡說:“既然你說你是人才,那麼我現在就派你去荊州勸說劉表歸降,如果事成,我就賜你高官厚祿。”禰衡早已看出了曹操的陰謀,他這是想借刀殺人。可是他已經把自己逼上了絕路,想回頭都難了。於是禰衡就在兩位侍從的挾持下來到了荊州。
劉表也是個聰明人,他看出了曹操的用意。可是為了不把殺害賢人的罪名扣到自己頭上,他也使了一個圈套。他把禰衡轉派到了江夏太守黃祖那裏。黃祖是個生性殘暴之人,當然聽不得別人的諷刺。可是禰衡卻犯了他的大忌,他當著眾人的麵諷刺黃祖,黃祖感覺自己失了麵子,為解心頭之恨,就把禰衡殺了。
可見,一個人如果過於自傲,目中無人,就會在無形之中為自己樹立很多敵人,讓自己時刻處於被人算計報複的危險境地。正所謂出頭的椽子最先爛,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公元219年,蜀國大將關羽奉命率兵與曹操在樊城交戰,由於兩軍實力相當,一時難分勝負,於是就打起了拉鋸戰。這引起了東吳孫權的注意。孫權以為若在此時趁機偷襲荊州,一定會手到擒來。於是,他委任大將呂蒙率領兵馬向荊州進發了。
可是,當呂蒙的部隊快到達時,他才知道孫權的猜測失誤了。此時的荊州並不像孫權想象的那樣兵力不足,相反卻是軍馬齊整,而且沿江兩岸都有烽火台警戒。可想而知,關羽是預料到了孫權會走這一步。
呂蒙有些犯難了。正在他冥思苦想時,謀臣陸遜來到了軍中,向他獻計說:“將軍為何如此心煩?你雖然不敵關羽的武藝高,但你也是當今亂世赫赫有名的人物,因此關羽對你也不敢小看。關羽這個人向來是驕傲狂妄,不把任何人放在眼裏。如果你裝病離職,讓別的將領來接替你的位置,然後讓接替你的人故意稱讚關羽的武藝,並且裝出一副十分懼怕的樣子,那麼就會使關羽驕傲輕敵,如此一來,他就會認為你的部隊都是酒囊飯袋,而貿然出擊。那時,你再乘機派主力突襲荊州,一定可以輕易拿下。”
聽了陸遜的話,呂蒙連連點頭。於是就依計行事,請了病假回家休息去了。並且讓陸遜接替了他的職務。關羽聽到這個消息後,果真信以為真了。他不禁嘲笑呂蒙竟然會讓一個無名小將來接替自己的職務,簡直是愚蠢到家了。於是緊繃的神經立刻就放鬆了下來。
此時陸遜派人送來了一封信函,信中盡是誇讚奉承的言辭,關羽看後自是十分高興得意。他覺得陸遜這個人乃一介書生,手無縛雞之力,實在是不足掛齒。對於這樣的人自然不用精心防範。於是,便撤走了大量兵力到了前線繼續跟曹軍作戰。
此時,老謀深算的曹操馬上派使臣到吳國與孫權密謀夾擊關羽。孫權很快就同意了。於是,他命令呂蒙偷偷率軍潛入了荊州城,一舉攻取了荊州。
關羽這時才如夢初醒,自己已經失去了荊州。可是,縱使他有千萬悔意,也是亡羊補牢,為時已晚了。就在他還在悔恨之時,呂蒙、陸遜率軍從兩麵夾擊關羽,雙線作戰的關羽寡不敵眾,節節敗退,最後被圍困在了麥城這個地方。手下官兵為了保證關羽的安全讓他從小路突圍,可是不想又中了呂蒙的埋伏。一個昔日威風凜凜,讓敵人聞風喪膽的關將軍就這樣被活捉了,不久就被東吳斬首了。
關羽一生馳騁沙場,未嚐敗績,最後卻因為驕傲自大,不得善終,著實令人感歎。
才高是件好事,但如果自詡自誇,就會自損其才,自傷其能;位高是件好事,但如果自驕自傲,就會自貶其尊,自謫其位。所以,無論何時何地,我們都應該保持謙遜,放低姿態,勤勉做事,低調做人。恃才傲物者,一般都難得善終,甚至為自己招致禍端。
左腦心計 右腦算計
一個人要想處世處得好,就要時刻提醒自己不要當那個出頭的椽子,隻有這樣才會讓你明哲保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