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錯,我們社會的人格生態是極其惡劣的,因而導致了很多“作家”的人格病變的發生:發現真理的自信和探求真理的激情,這些他們不再有了。為了高碼洋、高版稅、高收入,我們一些所謂的著名作家隨時準備放棄自己的觀點,而準備接受被市場給予的結論,他們見風使舵,觀言察色,已經完全喪失了“人之為人”的自由意誌和獨立個性。現代知識人格被成功地轉化為包括市場型人格和權力型人格的畸形人格,進而又轉化為當今頗為流行的占有型人格——他們對普遍的真理和抽象的意義缺乏信心,他們關心的隻是自己當下的利害得失,唯利是圖和世故圓滑是他們的共同特點,這種占有型人格隻能“成就”那些妄自尊大以及鼠目寸光、患得患失的假作家。
真作家像赤金,假作家像偽鈔。真作家心胸寬廣,假作家心胸狹窄;真作家懂得為人類和民族之前途計深遠,假作家隻看眼前之利害得失;真作家追求大眾之利益,假作家追求一己之利益。真作家真——做真人,表真情,求真理,說真話,這是真作家所尊奉的最基本的道德命令和人生信條,真作家強調精神之偉大對於文學之意義,強調文學與道德並存不悖之天然關係;真作家視文學為心靈之事業,對讀者的心靈生活發生積極的影響,以為文學與人的同情和愛等善良之情感密切相關,通過充滿倫理自覺和道德詩意而寫作。假作家假——做偽人,述假意,求圓滑,說假話,這是假作家所追求的觀念“前衛”,姿態“先鋒”的寫作理念,假作家強調文學“純粹”之藝術,強調文學審美之“形式”,假作家永遠都不會成為有給予型人格的真作家,他們是寫作的奴隸,賣給讀者的都是自哀自戀之怨天尤人,輕狂傲慢之高自標樹,腐朽淺薄之浪漫情調,他們使文學由有情之物變成無情之物,認為善念和愛、憐憫是反文學之落後而可笑的原始情感。
我們的文學觀念在當今時代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很多暢銷書作家以為自己的才華橫溢,可以超越一切傳統文學和所有傳統作家,他們蔑視、並拋棄文學傳統,“現代主義”之作品被他們奉為新的文學聖經,他們對西方的“新潮方法”頂禮膜拜,在“現代觀念”麵前低首下心。特別是近年來被市場培養和炒作起來的“文學大師”,被他們想像成能帶領中國作家走出沙漠的阿古特兒,能引領中國文學走出埃及的摩西。
在這個價值失序和文化拔根的時代,如果你立誌要成為一名真正的作家,那你就需要有穩定的立場,需要有清醒的頭腦,以及承受我們時代一些人嘲笑的勇氣。
2010年2月4日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