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父親的兩隻手 父親的兩隻手
從前,有位老實巴交的父親,為人正直寬厚,從不跟人結仇,鄰裏也相處得很愉快。但是他卻有一個頑劣成性的兒子,不僅書讀不好,活兒也不幹,整天在外麵瞎混。
兒子不成器,做父親的心急,但是又不知道怎麼教育他。有一次兒子在外麵闖了禍,別人家找上門的時候,父母急了,就罵了他幾句。兒子一怒之下反而對父親動手,父親氣不過,操起菜刀嚇唬他。令人想不到的是,兒子搶過菜刀,把父親的右手砍傷了。由於刀口很深,傷到了筋骨,又沒有及時治療,因此他父親的右手算是廢了。
兒子沒有覺悟,他既沒有給父親包紮傷口,也沒有想過要照顧父親,反而揚長而去。從此杳無音信。
老人家就靠一隻手,艱難生活了很多年。世事變遷,再見兒子的時候,兒子已是將軍了。老人並沒有去打擾兒子,也沒想過已經是將軍的兒子會給自己帶來什麼好處。但是,兒子為了顧及將軍的名譽,把父親接了過去。本以為父親會因此過上幸福的生活,可事實上卻是,兒子並沒有讓父親跟他同住。他自己住豪宅,娶美妻,吃山珍海味,他的父親卻被安置在他們的後院,孤苦無依,連喝口水都要自己打。
鄉親們看不下去了,都同情老人,為老人打抱不平。
也許是惡有惡報吧,兒子的仇人找上門來,闖進家門,燒殺搶掠,連護衛家仆都跑光光了,兒子孤軍奮戰終是不敵,眼看成為俘虜的兒子就要喪命於歹徒刀口,老人從後院竄了出來,死死握住尖刀,不顧流血的傷口,衝著兒子就是大喊:“兒子!快跑!”
歹徒被眼前的情形嚇到了,看著衣服破舊,頭發花白的老人不要命地截下他的刀,他有點動容,沒忍心再傷害老人,兒子也趁機逃跑了。老人的左手也廢了。
仇家走之後,老人用受傷的手給兒子整理房間,收拾被歹徒掃蕩之後殘餘的物品。三天後,外逃的兒子回來了。他走到父親跟前,就是一跪。抱著老人的雙腿痛哭:“爹!——”
老人的雙手,都為了兒子廢了,第一刀為他,第二刀還是為他。
父母的愛總是無條件,不求回報的。不管兒女們怎麼對待他們,不管他們做出了什麼事情,父母都會原諒兒女。而作為子女,我們應該有孝心,孝敬他們,而不是做一些蠢事惹他們傷心難過。
這才叫兒子
一天,三個婦女在井邊打水。
一個婦女說:我的兒子機靈,力氣大,誰也比不上他。
另一個婦女說:我的兒子會唱歌,他聲音像夜鶯一樣悅耳,誰也比不上他。
第三個老婦人沉默不語。
你的兒子呢?兩個婦女問。
老婦人看了她們一眼:沒什麼好說的,我兒子一點特長也沒有。
說完,她提著水桶走了。
這時,遠處跑來三個男孩,一個男孩翻著跟鬥,第一個婦女露出讚許的笑臉;另一個男孩唱起了婉轉的歌,跟夜鶯一眼悅耳,第二個婦女停下來凝神傾聽;第三個男孩跑到老婦人身邊,從她手裏接過裝滿水的桶,默默提走了。
兩位婦人帶著鄙夷的神情看著老婦人,仿佛在說:你兒子真的是一點特長都沒有。
第一個婦人把兒子叫到跟前,讓他給她們表演翻跟鬥,兒子來了兩個大空翻,然後一蹦一跳跑開,自己玩去了。
第二個婦人讓自己的兒子給她們唱首歌,兒子認真唱完後,也蹦蹦跳跳去玩了。
怎麼樣,我的兒子很厲害吧?兩婦女異口同聲問老婦人。
老婦人看著她們手邊的水桶,說:我隻看到一個兒子。看到母親吃苦,卻一心隻想著玩的兒子,你們還誇,也不覺得丟人。
兩位婦人都慚愧地低下頭。
母親眼中,自己的孩子總是比別人優秀,怎麼看怎麼滿意。就像故事中的那兩個婦人,盡管她們的孩子一個很機靈,一個會唱歌,這都是優點,卻不是很值得驕傲的事情。父母總是很容易就滿足,有時候在別人眼中不值得一提的特點,在他們看來卻是獨一無二的。因此,孩子的優點被無限放大,母親的溺愛致使兒子對正在吃苦的母親不聞不問,這不僅不孝,也有悖倫理。
母親總是無條件地包容自己的孩子,覺得自己的孩子是獨一無二的,是最棒的。這種溺愛,卻往往忽視了他們的缺點,也沒有重視對他們的品德教育。溺愛,會縱容孩子的缺點,形成惰性,漸漸把孩子引向歧途。作為子女,我們也應該體諒母親的心,不要憑借她們對自己的愛,而忘記了為人子女應該做的事情。應時刻不忘感恩、孝敬含辛茹苦把我們拉扯大的母親,好好報答她,為她做能做的事情。這樣,才能算是為人子,為人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