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雨嘩嘩地下個不停,已經一天一夜了。一大早,劉忠厚就披著雨衣,扛著鋤頭走出了家門。這麼大的雨,他擔心他承包的魚塘決堤漫水,他一年的希望都在這五畝魚塘裏。還好,魚塘的水雖是滿盈盈的,但不會再漲高了,多餘的塘水都順著一處攔著鐵網,半開著口子的地方流走了。他再次加固了鐵網,沿著魚塘巡視了一周,才放心地離去。
魚塘不遠處就是清溪河。清溪河水自西而來,繞著古樸村轉了大半個圈,將古樸村圍成了個半島,向東而去。劉忠厚沿著清溪河放眼望去,隻見平時隻有30來米寬的河麵,此時卻陡然增大了兩倍。渾濁的洪水洶湧而來,翻卷著樹枝、木料、門板,還有腳盆、臉盆、水瓢等生活用品。他突然發現滔滔洪水中翻卷著一團衣物,距離稍近時,方判斷出是一個人在水中浮沉。不好,有人被洪水卷走了!救人要緊,他未加考慮,就撲通一聲跳進了湍急的河水。他仗著水性好,一邊搏擊著波濤,一邊馱著落水者,順流而下遊了兩公裏,終於爬上了岸。他放下落水者一看,原來是一個七八十歲的老太婆。他趕緊給老太婆控水,做人工呼吸。經劉忠厚好一陣忙活,老太婆終於動了動四肢,睜開了雙眼,緩過氣活過來了。
古樸村是一個地處偏僻、與外界相對閉塞的小山村,但村子裏發生的事卻能一下迅速傳開。劉忠厚從洪水中救回一個老太婆的消息,不久就被村民們傳了個遍。純樸的村民們拿著衣物,提著雞蛋、水果,來看望從洪水中救起的老人家來了。村民們向老太婆噓寒問暖,可老太婆隻是咿咿呀呀地用手比劃著,弄得大家一頭霧水。比劃了好一陣,大家才弄清老太婆原來是一個不會說話的啞巴。
啞婆婆被劉忠厚從洪水裏救起,算是落在了福地。這話從何說起?原來這古樸村是一個民風十分純樸的村子,曆年被鄉裏、縣裏評為文明村。近年來在落實中央《公民道德實施綱要》時,又把孝敬老人作為評比文明村的重要內容之一。古樸村特意把孝敬老人這一條單列,評選出尊老愛老的敬老戶,如預先沒能評上敬老戶,就沒資格參加文明戶的評比。可別小看這個評比,古樸村家家戶戶都把掛在門前的“文明戶”大紅金匾,當成臉上的光彩呢!精神文明的事,他劉忠厚樣樣都做得很好,可他是個孤兒,光棍一條,無老人可孝敬,他一片孝心無法表達,自然就沒資格評上敬老戶了。這成了他的一塊心病。現在好了,洪水給他送來一個老人,報請村長同意,老人在沒找到家人前,就暫時在他家落了戶,他親親熱熱地稱呼啞婆婆為阿婆。啞婆婆也樂意白得了這麼個幹孫子。
有一個不曉事的後生不理解這碼事,跟劉忠厚開起了玩笑:“忠厚哥,從河裏揀起個大姑娘吧?”劉忠厚狠狠地白了對方一眼:“揀了個阿婆咋啦?家中有老人,賽過世上寶,羨慕死你!”對方灰溜溜地討了個沒趣。
劉忠厚確實把阿婆當成了寶貝。過去他年幼父母在時,家裏窮,他沒能力讓父母過上好日子。這幾年他承包了村上的魚塘,他的腰包開始鼓起來了,正尋思著蓋一棟兩層樓的新房,好尋一個媳婦上門。他把未能對父母表達成的一片孝心,傾注在了阿婆身上。
劉忠厚將家中最好的一間房,讓給了阿婆住,又給阿婆定身製作了幾套新衣服。一日三餐,他變著花樣讓阿婆吃得既營養又舒心。阿婆其實隻是口裏說不出,耳朵並不聾,劉忠厚每天晚上都給阿婆擺村裏的新鮮事,與她拉家常,她都聽得津津有味。漸漸地,阿婆臉上紅潤起來了,成天笑得像一朵花似的。她也是一個閑不住的人,熟悉了劉忠厚這個家後,就把屋裏屋外收拾得幹幹淨淨,逐漸地承擔起了家中力所能及的家務事。婆孫倆的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年終評比,劉忠厚自然響當當地被評上了敬老戶。這下其他5戶沒有老人的人家可不依了,都先先後後找到了村長,說既然是河中救起的老人,就是大家的老人,憑啥隻給劉忠厚一家贍養?要養咱們6戶輪流養。再說,劉忠厚家又沒媳婦,他一個王老五,照顧自個都不行,粗手大腳的,能把老人家照顧好?王阿根甚至揚言,他劉忠厚要是不讓輪流贍養老人,他就要開搶!村長與劉忠厚商量,還是不要拂了大家的一片好心。劉忠厚礙於麵子,隻得答應:“隻要他們比我更孝敬老人,何嚐不可以。”
劉忠厚嘴裏雖這麼說,心裏著實不願意,更不願付諸行動。他生怕這5家無老人戶來搶走阿婆,白天也經常往家裏跑,常常把一顆心掰成了兩瓣,一瓣係在了魚塘,一瓣掛在了家裏。
他擔心的事終於發生了!這天,他回到家裏,找遍屋裏屋外,都不見阿婆的身影!他趕緊到其他5戶人家尋找,人家都回答說,沒見阿婆呀!王阿根還反問他:“你怎麼照料阿婆的呀?恐怕是沒照料好,她自己走了的吧?”他知道人家搶走阿婆也不會直說,就央求村長去弄個明白,阿婆究竟落戶誰家,好讓他落個放心。半天工夫後,村長垂頭喪氣地回來說,阿婆真沒在村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