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寶貞等人也心如刀絞,氣得直跺腳捶壁。
地穴內一片黑暗,隻有輕輕的歎息聲、啜泣聲和咒罵聲……
程廷華心裏清楚,等待他們七個人的可能是死亡。因為不會有人來了,也沒有人懂得開動這個暗道機關。
卻說那日中午大槍劉“劉德寬被幾個清兵纏住,左突右衝,總甩不掉清兵,他沿著白雲路向西飛跑。正跑著,看見前麵胡同內有一道觀,便翻身跳了進去。這是道觀的後花園,假山上刻有雲集園”三字,南麵有個戒台,崇高莊嚴,中間是個庭,四周環繞遊廊,將雲集園分為東、中、西三部分。兩院由元辰殿兩側西南門進出,門楣上懸掛小蓬萊“匾一幅,上款光儲庚寅冬”,下款索雲道人。“劉德寬一進西院看到西北角有一座曲尺形的兩層小樓,彩漆彩繪,小巧玲瓏,匾名退居樓”,四周遊廊與中部遊廊相通,院南有雲華仙館,北側有一花洞。中院假山在雲集山房後麵,緊貼北院牆,儼然一扇屏風。東院假山上有一尖頂方形涼亭,亭下有石刻嶽雲聳秀“獨秀”等宇。西院假山刻最多最秀,東南拐辟一石門,門楣上刻有小有洞天橫額。山上有妙香亭,與東院的友鶴亭遙遙相對。
劉德寬見四外無人,幽靜清雅,園中亭台樓閣、遊廊假山交錯其間,頗有江南園林特色,真如世外桃源。
可是劉德寬哪裏知道這裏並非一塊淨土,這幽靜的後花園是白雲觀道長高雲溪勾結宮禁、賣官鬻爵的場所。這白雲觀已有一千多上的曆史,是道教聖地,全真道教十方叢林之元,號稱北方第一道觀,幾百年來一直是北方道教的中心。創建於唐代關元年間,最初曾叫天長觀,金代改名為太極宮。元代邱處機掌管道教時期,白雲觀才興盛發展,聞名於世。邱處機是全真道教教主王重陽的嫡傳弟子,道號長春子“人稱長春真人”,居住終南山,頗負盛名。元太祖曾派人召他北上,他率領弟子十八人,跋涉萬裏,曆經四年,終於到達西域謁見元太祖成吉思汗。他力諫元太祖,統一天下的關鍵在於不嗜殺人“深得元太祖的賞識,賜號神仙,爵大宗師,令掌管天下道教,賜居太極宮。宮宇修茸後,用邱處機的道號命名,改稱為長春宮。邱處機死後,以他的一辰正朋十九日為燕九節”,表示紀念。邱處機的弟子在他死後於長春宮東側興建了白雲觀。後來長春宮並入白雲觀,清代幾經修建,康熙、乾隆等皇帝還親自題匾、寫聯、樹碑,更為白雲觀增添了光彩。
如今白雲觀的道長高雲溪與慈禧勾結甚密。慈禧每到觀中行香,他都竭力奉承,侍候得太後眉開眼笑。他以神仙之術惑慈禧太後,時入宮數日不出,慈禧太後封他為總道教司。白雲觀特製一種冬菜,極其香脆可口,高雲溪經常帶去宮中太監狼狽為奸,總管李蓮英、小德張等人都是他的同黨,宮中的太監幾乎都受戒,成為白雲觀的弟子。朝中權貴也趨炎附勢,紛紛寄名觀中為弟子,外省官吏更是奔走其門,爭相結納,視為終南捷徑,以至門庭若市。達官貴人甚至爭先把自己的美妻嬌妾和女兒給高雲溪做義女,作為向上爬的階梯。
劉德寬在雲集園正在徘徊,猛聽得退居樓內有動靜,急忙閃到假山後麵。
一會兒,從樓內走出一個洋人,他大腹便便,身穿燕尾服,叼著一支雪茄,睡眼朦朧。
劉德寬見這麼一座古色古香的道觀忽然出現一個洋人,十分詫異。
那洋人懶散地打了幾個哈欠,又回屋去了。這時天色已晚,劉德寬覺得腹中饑餓,悄悄來到前麵八仙殿前,見有個道士在那裏念念有詞,他見供桌上有瓜果糕點等物,垂涎欲滴。
那道士念完經出去了,劉德寬迅疾來到殿內抓了一把糕點,大口大口吃起來。
劉德寬吃完糕點,覺得增加不少氣力,於是走出殿堂,猛見黑影一閃。劉德寬緊追黑影,來到邱祖殿內,一個青衣人正在躡手躡腳在邱處機塑像周圍轉來轉去,忽聽吱的一聲,塑像後一道暗門忽地打開,噗噗噗“從裏麵飛出三支暗鏢。那青衣人好眼力,一招嫦娥奔月”將身子緊貼牆壁,躲過了飛鏢。
青衣人悄然鑽了進去,這時,一陣疾風掠過,一個瘦老道人雙目如電,一招白猿探頭“手指一屈,把那青衣人從暗門裏揪出來。青衣人也不示弱,一招飛虯腿”朝老道胸前踢來。老道一招霸王推山“又一招黃鶯探爪”,將他緊緊抓住。
高道長,饒命!小人以後再也不敢了。青衣人瑟瑟發抖。
你是何人?老道問道。
青衣人答道:我是清宮裏的太監,一年前曾來這裏居住,聽說邱機大師的屍骨就埋在這裏。
老道冷笑道:誰派你來的?
青衣人不說一句話。
老道用力一扭,青衣人慘叫一聲,左手指斷了一根。
青衣人汗水順著麵頰流了下來,他結結巴巴地說:是……齊三……太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