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廷華、劉寶貞等七名八卦掌好漢被困法源寺毗盧殿下已有兩天兩夜了了。
幾個人又餓又渴,隻得靠舔潮濕的銅壁解渴。程廷華歎道:我們英雄一場,看來要與世長辭了。
劉寶貞見程廷華有些傷感,也受到感染,他斜倚銅壁,說道:我劉寶貞當捕快半生,最終身陷銅牆鐵壁之中,可歎,可歎!
李文彪勸道:師父和劉師叔何必嗟歎,人生固有一死,或輕於鴻毛,或重於泰山,你們都是中國武林上赫赫有名的人,已經建立業,何必傷心?
劉寶貞道:若幹年後咱們便是七堆白骨,有誰來收斂我們?如今倒成為佛家之鬼,連閻羅殿也進不去了。
程廷華微吟道:京城獵獵戍旗風,獨倚銅牆悵望中。花市有花逢淚眼,法源無法任青瞳。雄心不忍聽哀鬼,壯誌何須問臾童。此去泉台應閉目,刀聲霍霍有遺風。
李文彪道:師父,我聽不懂你這文詞,能不能給我們講講武術界的故事,以挨這難熬的時光。
程廷華想了想,說起第一個故事:‘燕子尾’是嘉慶年間橫行大江南北的大盜,因其行走如飛,輕落雨燕,故得此綽號,其名無人知曉。說起‘燕子尾’的來曆,還得從峨嵋山談起。峨嵋山曆來是藏龍臥虎之地,風光奇秀,冠絕中外,引來無數高人隱士,更有那重疊寺廟,隱居高僧名士。有位高僧煉鑄一雙長不盈尺的雌雄劍,一天有個小乞丐夜宿山門,被他發現。老僧憐他弱小無依,動了側隱之心,將他收在寺內,這孩子聰慧靈敏,視老僧為父,老僧也把武藝盡意傳授給他。孩子長大後,知道師父有雌雄劍,幾次要求師父傳他。老僧是個有德行的和尚,怕他年少氣盛,得劍後惹事生非,就幾次善言告誡他,這二劍是寺院鎮山之寶,不可輕動,妄用必遭禍殃。他見師父執意不傳,竟生歹念,一次乘老僧不備,一刀砍死,自攜二劍出了山門,在川陝鄂豫一帶當了獨往獨來的強盜,這個大盜就是‘燕子尾’。一次,京城一位官員攜家眷南巡,那官員有個如花似玉的女兒。船過洞庭湖時,遠遠見一個人踏浪而來,瞬間迫近,一躍上了官船。欽差大人戰戰兢兢地問:‘你是何人?’那人也不隱瞞,脫口而出:‘燕子尾’“欽差大人聽了有些膽戰,隻好鬥膽又問:‘你上船有何事?’‘燕子尾’笑了笑說:‘我來此一不為金銀,二不為珠寶,隻想當大人的女婿。我住在武昌黃鶴樓內,限你三日之內將女兒送來,否則你全家人性命難保。’說完,跳下水走了。欽差大人聽了,心內害怕,船到武昌後,立即讓總製派人捉拿‘燕子尾’。總製派出不少得力捕快,搜捕了黃鶴樓,也沒見‘燕子尾’的蹤影。總製又急諭各府縣衙門,限期捉拿‘燕子尾’。這可苦壞了一班捕快,他們不知到哪裏尋找‘燕子尾’。一個退職的老捕快說:‘我有個侄子,功夫頗深,現在外經商,我把他請來幫忙。’老捕快的侄子請來後,一聽是捉拿‘燕子尾’,大驚失色,說道:‘我也不是他的對手,隻有上五台山請我師父下山。’他師父是五台山的高僧,恰巧也是‘燕子尾’的師叔,他聽了徒弟的來意後,說:殺我師兄的正是這個燕子尾”,我給你一副迷藥,他聞後自然會跟你走的。‘那老捕快的侄子找到’燕子尾‘後,就依法用了藥。那藥真靈,’燕子尾‘聞過藥後,果真乖乖地跟著去督署。總製雖知’燕子尾‘之名,但未見過其人,一聽說’燕子尾‘來了,馬上開堂。大堂之下,不能用藥,但見’燕子尾‘雙劍飛舞,一眨眼,騰空而去。老捕快的侄子無法二上王台山,他師父說:’此藥隻是一次靈,再用‘燕子尾’就不會上當了。雌雄二劍是我師兄幾十年的精血,非常厲害;他有二劍在手如虎添冀,不過我倒有個好辦法,行惡者必有惡行,既是強盜,定有所好,你回去後可細細探聽,相機行事。‘老捕快的侄子回到武昌後,果然打聽到’燕子尾‘與一名妓相好,經常暗宿青樓。於是他以千金款待名妓,並對她說:’燕子尾‘是個強盜,你同他來往,遲早要禍及於你。若幫我們捉了他,就可轉禍為福了。’他見妓女心動,就又說:‘他來之後,你隻要把他的雙劍藏起來,給我們發個擊掌的暗號就行。’一天晚上,‘燕子尾’果然來到名妓屋裏,名妓依計行事。正當‘燕子尾’與名妓魚歡之際,眾捕快一擁而上,將‘燕子尾’剁為肉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