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會兒,店主喚幾個夥計給幾位旅客打來溫水,讓他們洗塵。可能是店主看出這幾位北方來的旅客有錢的緣故,對他們的招待極為熱情。過了一會兒,店主又請幾位旅客來到前麵的一間寬敞的客廳內,一張黑漆八仙桌上擺著幾碟鮮靈靈的荔枝。
請坐,荔枝是福建的特產,請諸位嚐嚐。店主熱情地招呼眾人,眾人依次坐下。其中一個年輕的旅客伸手去拿荔枝,那瘦巴老頭幹咳了幾聲,那年輕旅客趕緊把手縮了回去。
這荔枝被人譽為果中牡丹,古人形容它:殼如紅繒,膜如紫綃,瓤肉瑩白如雪,漿液甘酸如醴酩。店主說著拾起一顆荔枝,剝了皮,露出銀白色的果肉,放入口中。
瘦巴老頭也剝了一顆荔枝放入口中,說道:北宋蘇東坡先生讚頌荔枝‘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清代詩人曹學在《荔枝歌》中也道出‘海內如推百果王,鮮食荔枝終第一’的讚歎!
那些旅客紛紛剝開荔枝,嘖嘖讚賞。
店主興趣盎然,繼續說道:福建種植荔枝,始於唐代。到了宋代,植荔之風一時稱盛。園池勝處,唯種荔枝。當其熟時,雖有它時,不複見省。一家之有至於萬株,一歲之出,不知幾千萬億。荔枝成熟之際,商人雲集閩地,把鮮荔製成幹果或紅鹽水陸浮轉,北銷塞外,南運暹羅、日本、琉球、波斯各國。商人販益廣,而鄉人種益多。
那期文旅客道:我看過蔡襄撰寫的《荔枝譜》,作者詳細地記載了福建種植的三十餘種荔枝。
店主接過來道:福建各地至今保存不少曆盡滄桑的古荔枝,其中最為著名的有莆田城內宋氏宗祠庭院中的‘宋家香’,距今已一千二百多年,依然年年結果,核小肉厚,蒂實皆香。福州西湖公園旁小巷內的‘亮功紅’,是北宋餘深罷相歸家後所植,因餘家禦書閣名叫‘亮功’,故以‘亮功紅’稱之。據傳‘亮功紅’頗通人情,餘深被貶建昌時,荔枝不再結果。此樹已七百年多年,依然新枝勃發,果大葉美。
那英俊旅客問:荔枝有哪些品種?
店主回答:有元紅、桂林、烏葉顆粒較圓,皮薄,肉厚,核小,汁甜味香,品質優良,人們選購鮮荔枝都喜歡這一種。蘭竹顆粒大,皮稍厚,汁較多,甜中稍酸,適宜曬製荔枝幹。
這時,有個夥計走了進來,對店主道:又來豬肉了,您去看看貨色。
店主對旅客們說:你們邊吃邊聊,我去去就來。
店主走後,幾個旅客愈發開懷暢吃,有一袋煙的工夫,便把桌上的荔枝都吃光了。
好啊,真是美味!這就是當年貴妃娘娘千裏求的美味!那個年輕旅客吃得興起,一拳擊在桌子上。
這時,隻見八仙桌中間啟動一塊跳板。
瘦巴老頭大叫:有暗器!
老頭話音未落,桌中接連向四周發出如雨的弩箭。
幸虧眾人躲閃得快,都已趴在地上,否則性命休矣!
弩箭發過,悄無聲息。瘦巴老頭爬了起來,朝桌子中間瞧了瞧,漸漸站起身。
又一聲輕微的響動,瘦巴老頭趕緊趴下。
又是一陣疾如亂雨的弩箭,紛紛擊在壁上。
大家不再動彈,又等了約有一袋煙的工夫,又是一陣疾如亂雨的弩箭射出來。
又過了若幹時間,再也沒有動靜。
瘦巴老頭站了起來,拍打拍打身上的塵土。
這時聽見房上似乎有女子的笑聲。
那個年輕旅客飛快奔出來,見房上人跡全無。他又來到後院,店主和夥計都不知去向。
年輕旅客跑到客廳內,對那個斯文先生說:尹爺,這是一座黑店,店主和夥計都是黑道上的人。
瘦巴老頭道:我們險些中了他們的奸計,吃了大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