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二、悠悠齊家坪(2 / 2)

我在發言中提到了甘肅齊家玉。會後,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徐飛教授對我說,他將盡快帶領一個團隊專程到甘肅去考察。果然,大約一個月後,2013年7月12日晚,葉舒憲老師與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徐飛教授、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院長王傑教授、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文科建設處副處長常河山博士一行四人抵達蘭州。接到西北師範大學專家樓,已經晚上8點多。2013年7月14日早晨,我們出發往青海民和喇家遺址。返回前,又驅車往大河家看著名的唐蕃古渡——臨津古渡。盡管遺址難尋,但是古意蒼涼。

2013年10月21日,葉舒憲先生介紹的台灣吉光雅集玉器學會、儒世玉文化藝術基金會一行到達蘭州,次日,我帶他們到定西參觀。大家一邊切磋,一邊觀摩,像小型的學術研討會。不知不覺,泡了大半天時間。中午吃農家樂。之後,再次回到博物館觀摩。我與台灣吉光雅集玉器學會榮譽理事長牛震有個簡短的交流。他說,在波士頓、瑞典、丹麥等地都看到過齊家玉器。尤其是丹麥的藏品,超出了人們的想象力。如果給學術界看了,肯定不會接受。這樣的經驗我也有過。很多齊家的玉器,其做工和精美程度,令人難以置信。牛震再三感歎說,現在的藏家都被拍賣忽悠,重視明清瓷器之類,忽略了高古玉。但他相信,高古玉一定會到達它應該到達的位置。我也堅信不疑。回去的路上,牛震對我說:“如果上海交大或其他城市真的能建起齊家博物館,我捐出一件從波士頓買回來的齊家玉,是極品。”

在參觀完齊家坪文化陳列館的間隙,盧法政先生深入農家,發現院落整潔,窗明幾淨,柴火、農具擺放有序,感覺非常舒適。在返回縣城的車上,他感慨說沒想到甘肅的農村這麼整潔。看來,他和很多外地人一樣,都對甘肅有些不符合實際情況的、先入為主的印象。我不知道那些遮蔽真實情況的表麵印象從何而來、為何要強加給甘肅。西部就像粗糙的山川、貧瘠的土地、浩瀚的沙漠、遼闊的戈壁以及悠久歲月掩蓋著的真實一樣,發掘起來並不容易,往往,你看到的、感覺到的,也許隻是距離實質很遠的表象。我給盧法政先生講了民國九年(1920)海源大地震時的一個情景。那年冬夜,地震發生時,有個村落的人聚集在一個窯洞裏,看皮影戲。觀眾全神貫注地欣賞,藝人全神貫注地表演,他們渾然一體,地震導致洞口塌陷也不知覺。後來,別人挖開洞口,發現裏麵的男女老少都死了,看戲人、表演者還保持著當時投入的姿態。似乎這些人到死也不知道外麵發生了什麼。我曾經想把那件事寫成小說,但是,遲遲不敢動筆,因為那個事件本身就是很生動、內涵很深的藝術作品,根本不需要雕琢、加工。表現這個題材時,誰要在“字裏行間充滿貧困荒涼甚至愚昧落後的味道”,就肯定不是一個真正的藝術家。進入西部深處,你常常可以看見外表粗糙的人,但是,他們心靈純淨,坦誠開闊。

站在甘肅乃至西部的荒涼大地上,我們充滿自信,西部遼闊、壯觀,但是,氣候、生存條件不好。從物質層麵上來說,或許這是一種幸運:人們沒有形成麵朝黃土苦苦追逐世俗利益的習慣,也沒有縱容貪婪心的瘋狂生長,卻十分注重在無限的精神世界裏探尋生命真諦。有人不理解西部人世世代代傳承的感恩、寬容、忍讓等文化精神,歧視。西部人卻不為所動,仍然奉行自己的處世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