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李嘉誠:讓孩子學會自立與自強(2 / 2)

為夢想插上翅膀

美國的斯坦福大學可以說是一個人才輩出的高校,從這裏走出過美國的第31任總統赫伯特·克拉克·胡佛、諾貝爾獎的獲得者美籍華人朱棣文、雅虎創始人楊致遠、耐克創始人菲爾奈特以及惠普電腦的創始人威廉和戴維等等傑出校友。在這所積聚了自由與創新精神的美麗校園中,李澤楷不僅學到了許多現代商業管理知識,其創新精神也逐漸加強,更重要的是他意識到了IT業的未來將是如何的輝煌。在斯坦福的所見所識使李澤楷認識到:未來肯定是由科技來引導的。正是基於這一認識李澤楷有了自己的事業目標:做大做強香港的科技產業,在香港創辦自己的“矽穀”,即後來的“數碼港”。當然李澤楷沒有選擇子承父業去進入父親李嘉誠的產業,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想從父親的名氣壓力之下走出來,開創一番不同於父親的事業。同時也用實際行動來踐行父親對自己從小就進行的“獨立”教育。

李澤楷籌措資金組建了盈科集團,每天至少工作16小時,投身於地產和資金投資中去。1998年成立高科技公司,與香港政府達成合作項目聯合投入130億港元開發“數碼港”。“數碼港”項目成功之後,李澤楷又與英特爾等國際IT巨人聯手合作,把盈科徹底發展成高科技投資公司,令其在香港股市中一飛衝天,成為香港科技股的“龍頭”,同時盈科集團也成為全香港最大的科技公司。李澤楷更是壯誌淩去:“今天盈科是全亞洲第三大互聯網公司,而創業精神和強烈的事業心則是我們成功的關鍵因素。”可以說,李澤楷近年來連番雷厲風行的大動作讓香港乃至亞洲的商界和IT業界都發生了幾次大地震。

如今,人們完全有理由相信,李澤楷從父親那裏得到的確實是一筆無價的財富——自立與自強。因為有了它們,他的人生才變得更有價值。能夠掌握自己人生軌跡的人,是幸福的,亦是成功的。

“教育心得”

如果子孫是優秀的,他們必定有誌氣,選擇憑實力去獨闖天下。反言之,如果子孫沒有出息,享樂、好逸惡勞,存在著依賴心理,動輒搬出家父是某某,子憑父貴。那麼留給他們萬貫家財隻會助長他們貪圖享受、驕奢淫逸的惡習,最後不但一無所成,反而成了名副其實的紈絝子弟,甚至還會變成危害社會的蛀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