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準大學生”的理財規劃(1 / 2)

辛苦了十幾年的學子們考完之後,終於可以喘口氣了。麵對全新的生活方式,學會理財,是踏上美好生活必須掌握的功課。農行理財專家針對“準大學生”的特殊階段,提供幾點理財計劃,幫助莘莘學子打好理財基礎。

享受一次旅遊

高考一結束,很多學生會選擇出門旅遊。理財專家提醒,出門在外,人身安全和錢財安全十分重要。盡量少帶現金,備一張銀行卡很有必要。同時,應攜帶一些小麵額錢幣,解決一些小事情。如果進入少數民族旅遊區域的話,調換一些小額紙幣很實用,在這些地區,硬幣不是很通用。

收好重要物品

考試結束後,對於整理出來的一籮筐東西,除了讓父母代為保管,自己存放外,學子們還有一個好選擇——銀行的保管箱,一片完全屬於自己的空間。當然租保管箱是需要費用的,無論是省下來的零用錢還是長輩給的壓歲錢,抑或是打工工資,你要做好心理準備,你在供養一樣東西。

用好一張銀行卡

銀行卡對於“準大學生”們來說並不陌生,但真正頻繁使用銀行卡的學生比例不高。理財專家建議,求學階段的學生學會用銀行卡,重要的是接受電子化這樣一種生活方式,而投資理財則是學子們踏上社會以後應掌握的技巧。

一個女大學生的基金理財故事

初識基金

小紅是石家莊市河北師範大學的學生,她的基金生涯最早可以追述到上高三的時候,就是2002年,那時候手裏有自己賣參考書賺到的第一筆錢,加上新年的壓歲錢,怎麼辦呢?準備到建設銀行辦理活期存款,當年的利率是非常低的,真是不想存,正好趕上融通新藍籌的基金正在認購期。基金是什麼東西呢?不知道,但在她的小小心靈裏,它和股票有點類似,應該和大盤粘點邊,投資回報應該好過銀行利息,她就買下了。

那個時候股市不像現在漲得這麼瘋狂,可以說2002年是股市的“寒冬”期,但是一年後也就是2003年她賣出自己的基金時,已經增長了10%左右,相比2%的利率實在是好很多。

在她的帶動下,小紅媽媽購買了博時的第一隻基金,媽媽是屬於那種做短期的基民,她不斷灌輸媽媽基金長期持有才能獲得最大收益的思想。再來說媽媽的博時基金,當時這個公司的成長能力還是真的不錯,媽媽在淨值1.2元左右賣出了,收獲頗豐。之後購買了當時在認購期的其他基金。

到了2004、2005年基金的表現就不是很好了,這跟大盤有直接關係,不過她還是認為基金的表現好過股市,它的抗壓能力比較強,而且,基金經理人都是比較專業的投資專家,要比單打獨鬥強多了。二八定律她是絕對相信的。時代進步,理財當然要找專業的團隊。

她到大三的時候,也就是2006年夏天。其實在2006年的上半年,股市就已經複蘇。媽媽在手裏一直處於虧損的基金已經走出低迷,可惜媽媽沉不住氣,在淨值到1.2元時就賣掉了,這之後基金就一路長紅,媽媽真的是後悔不及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