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覽無餘(1 / 2)

位於壺天閣北,又名二天門。

此處高嶺攔壑,土色黃赤,名黃峴嶺,為中溪發源地。

中天門峻嶺闊穀,樓閣簇擁。東有中溪山突兀俏麗,可觀日出,望晚霞;西有鳳凰嶺蜿蜓伸展,可遠眺傲徠雄姿,俯視城廓新貌。

佇立坊下,北瞻巍巍岱峰,眾山拱立,林茂泉飛,纜車淩空,天然成畫。

嶺巔有中天門石坊,額書“中天門”3字,集經石峪大字而成。

坊為全石雙柱單門式,方柱兩仰望岱頂,蓮花峰前危崖萬仞,南天門形如天闕;俯瞰山,龍潭、虎山水庫如鑲嵌的翡翠從中溪三水曲折蜿蜒,奔流而下。

中天門為盤山公路終點,從泰山火車站、天外村、紅門等地乘旅遊車可直達中天門,再從那裏乘索道直上南天門,僅需7分鍾。

從孔子登臨處一天門至中天門,步行費時約2小時。

至此,真正的登山才正式開始。

從中天門上山,平坦的快活三裏很快就到了盡頭,山路又開始沿著一道幽深的峽穀,陡直地盤旋上升。

在盤山路的拐彎處,一塊鐵青色的怪石拔地而起,直挺挺地兀立在路邊。

它俯視著身旁的萬丈深澗,尖利的峰鍔傲岸地直刺藍天,很有氣勢。

石頭上刻著三個朱紅大字:“斬雲劍”。

此處是穀口,雲雨變幻莫測,泰山主峰的寒雲順穀而下時與暖雲相遇即化為雨,因此而得名。

遺憾的是,適逢晴天,雲霧少,加上時光有限,未能目睹“斬雲”奇觀。

過了斬雲劍,便遠遠看去,南天門如懸空中。

十八盤岩層陡立,傾角70至80度,在不足1公裏的距離內升高400米。

十八盤是泰山登山盤路中最險要的一段,為泰山的主要標誌之一。

此處兩山崖壁如削,陡峭的盤路鑲嵌其中,遠遠望去,恰似天門雲梯。

泰山之雄偉,盡在十八盤;

十八盤,真的不愧是十八盤,開始還有力氣,爬著爬著就得靠自我加油打氣才能繼續往上爬了,到了“龍門”要說會成龍,到了“升仙坊”要讚能成仙,從升仙坊到南天門那一段才真是熬人,眼看著南天門就在前麵,可從升仙坊上去的台階又窄又陡,連個寬一點的大台階歇腳的地方都沒有,那個累啊。

幸虧九龍和小鐵輕裝上陣,九龍除了撿到一方不大的泰山畫麵石外,倒不吃力,小鐵更是如此,他巴不得自己身上也能帶著一方象樣的畫麵石,可以一路走來,還是讓他失望了。

此時一個樵夫挑著一些很重的生活物資登山,九龍看著,也非常佩服。

到後麵九龍倆人就是三步一歇,而且完全就是扶著欄杆真正的在“爬”山了。

倆人對撿到好石頭的期待,顧不得腳軟,一鼓作氣,最後走完了十八盤,登上了南天門,一下子就坐在南天門前的石階上,汗如雨下,氣喘如牛。

自南天門至碧霞祠西神門為天街,位於極頂之陽,地勢較平坦。主要景點有南天門、天街、鳳凰山、孔子崖等。

南天門又名三天門,位於岱頂西南隅石壁穀上口,是登山盤道頂端,元初張誌純建立。

門為城樓式建築,聯書:“門辟九霄,仰步三天勝跡;階崇萬級,俯臨千嶂奇觀。”上覆摩空閣,內置3尊明萬曆年間女神銅像。

南天門東北有石坊,明人題額“升中”,清末廢,1986年重建,今人武中奇題額“天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