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一等人計劃明天的事,二等人處理現在的事,三等人解決昨天的事”,養成事前計劃的習慣,是所有出色人士的共同特色。有了計劃,你做起事就有了明確的方向,駛向遠方的汽車就有了地圖,飛機就有了航線,輪船有了航標。因此,要賺錢,先畫一幅藍圖很重要。
計劃:多花一分鍾,節約10分鍾
計劃是一個長遠的設計圖,有了計劃,你做起事就有了明確的方向,駛向遠方的汽車就有了地圖,飛機就有了航線,輪船有了航標。
2009年到青島考察之際,溫家寶總理曾今說過:“應對金融危機,我們要實施一攬子計劃,把擴大內需、振興產業和科技支撐結合起來。”
其實,不單是麵對危機時需要計劃,我們做任何事情都需要計劃。計劃是一個長遠的設計圖,有了計劃,你做起事就有了明確的方向,駛向遠方的汽車就有了地圖,飛機就有了航線,輪船有了航標。因此,要賺錢,先畫一幅賺錢的藍圖很重要,隻是在畫賺錢藍圖之前,你應問問自己,你到底想要多少錢?很多事情都不可能用數字量化,但財富卻可以量化,可以清楚衡量你擁有的多少。
無疑,錢的價值常常在變,但無論貨幣價值怎樣變化,你可以按照情況調整實際的數目。無論追求任何目標,你都要訂得明確清楚,非常具體,以便你去采取行動獲得它。
假定你目前年薪8萬元,現在你訂立目標,要擁有200萬元的積蓄,這樣,財富的目標就很具體了。“200萬元”,把這個數目寫下來,最好用一張精美的紙印下來,收藏在日記本內或是裝在畫框內,經常對著這個數目,讓你有獲得這個數目的念頭,融入你的潛意識,讓你百分之百相信,你可以獲得這樣一筆財富。這其實就是一個計劃的過程。
將計劃做好,然後努力行動,才能奔向成功,而要做出一份好的計劃,首先必須要有一個明確的目標。
數年前,哈佛商學院的一個行為問題調查組對一百名即將畢業的美國大學生進行一次調查,向每個人提出一個問題。
“10年以後,你希望在什麼地方,希望從事什麼工作?”
這100名即將畢業的學生人人都對調查員說,他們想發財、出名、經營大公司,或者從事能影響和主宰我們所生存的世界等重要工作。
調查人員對得到的回答並不驚奇,因為哈佛大學曆來即教育它們的學生,要出類拔萃,要保持名列前茅。從某種角度看來,這似乎理所當然,因為就憑他們念哈佛這一事實就足以說明了。
但是,在那些未來的傑出人物之中,令人們大為吃驚的事情出現了。被詢問的100名學生中,隻有10名年輕的挑戰者將目標清清楚楚寫了出來,說明他們什麼時候即將取得什麼成就,而其他學生皆沒有寫出各自的目標。
10年以後,這些調查人員又對那100名畢業生再次進行調查,寫出目標的10名學生的財產竟占那100名學生總財產的96%。這意味著那10名學生的成功率超過同班同學的10倍。
19世紀法國著名作家雨果說:“人類的心靈需要理想甚於需要物質。”和雨果同時代的俄國偉大的作家列夫·托爾斯泰說得更加明確,他說:“理想是指路明燈。沒有理想,就沒有堅定的方向,就沒有生活。”其實,人們往往把“理想”和“目標”等同看待,啟發人們去樹立一個明確的奮鬥目標,為社會和人類做出應有的貢獻。
從眾多傑出人才的成長曆程看,他們之所以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就是因為他們無一例外都是先確立了奮鬥目標,然後才獲得成功的。可見,目標的確立,對於一個人一生的成才與否是多麼重要。
而計劃又是實現目標的唯一手段。所謂“一等人計劃明天的事,二等人處理現在的事,三等人解決昨天的事”,養成事前計劃的習慣,確實是所有出色人士的共同特色。在企業界有這樣一句名言:在計劃上多花一分鍾,執行時便可節省10分鍾。
這句話適用於每個人,事前良好地計劃,加上養成按照計劃執行的紀律,通常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目標,因此可以說計劃是實現目標最重要的工具。 當然,一件事情的計劃表要根據環境和具體事情發展的情況及時修正,盡量使計劃表和實際相符合,使自己能夠很好地按照計劃完成任務。
與時俱進,跟上時代的節奏
如果你的工作計劃變得更加靈活,那麼一些美妙的事情就開始發生,你會覺得更放鬆,但你不會損失任何生產力。你甚至可能會更加多產,因為你不必花費太多的精力在“計劃不如變化快”的焦慮和煩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