裏根試了試愛荷華州達文波特的WOC電台。節目部主任是位很不錯的蘇格蘭人,名叫彼特·麥克阿瑟。他告訴說他已經雇用了一名播音員。當裏根離開他的辦公室時,受挫的鬱悶心情一下子發作了。
裏根大聲地問道:“要是不能在電台工作,又怎麼能當上一名體育播音員呢?”突然聽到了麥克阿瑟的叫聲:“你剛才說體育什麼來著?你懂橄欖球嗎?”接著他讓裏根站在一架麥克風前,叫裏根憑想像播一場比賽。結果,裏根被錄用了。
曆史上許多偉大的成功者,都是靠持久心而造就的。發明家在埋頭研究的時候,是何等的艱苦,一旦成功,又是何等地愉快。世界上一切偉大的事業,都在堅忍勇毅者的掌握之中,當別人開始放棄無法再做時,他們卻仍然堅定地去做。 任何一個人的生活都不可能一帆風順,工作中更是如此,與生活中的強者一樣,優秀的人在事業上也是一次次地度過艱苦的磨礪,一次次在失敗中站起來,盡管滿身泥濘,卻依然堅持達到理想的彼端。
你能係鞋帶,就能摘星星
獲得成功有兩個重要的前提:一是堅決,二是忍耐。人們最相信的就是意誌堅決的人,因為他們絕不會因慘敗而一蹶不振。
古希臘哲人蘇格拉底說:“許多賽跑者的失敗,都是失敗在最後幾步。跑‘應跑的路’已經不容易,‘跑到盡頭’當然更困難。” 一個人的成功往往來自於自己內心的一份堅持,雖然每個人的境遇完全不同,可是他們都沒有放棄自己內心的追求!這一點點堅持使他們在競爭中成為真正的贏家!
20世紀70年代,世界拳王阿裏因體重超過正常體重20多磅,速度和耐力大不如前,麵臨著告別拳壇的局麵。
1975年9月,四年未登拳台的阿裏與另一拳壇猛將弗雷澤進行第三次較量。當比賽進行到第十四回合時,阿裏已經精疲力竭,處於崩潰的邊緣。他覺得自己隨時都有可能倒下,幾乎再也沒有力氣迎戰第十五回合了。
然而,阿裏並沒有放棄,而是拚命堅持著,他心裏知道,對方也和自己一樣,也筋疲力盡了。到這個時候,與其說在比氣力,不如說在比毅力,最後的勝利就看誰能比對方多堅持一會兒了。他知道此時如果在精神上壓倒對方,就有勝出的可能,於是他盡量保持著堅毅的表情和勢不可當的氣勢,雙目如電。弗雷澤不寒而栗,以為阿裏仍保存著體力。
阿裏從弗雷澤的眼神中發現了這一微妙的變化,他精神為之一振,更加頑強地堅持著。果然,弗雷澤表示願意服輸。裁判當即高舉阿裏的手臂,宣布阿裏獲勝。這時,保住了拳王稱號的阿裏還未走到台中央便眼前一片漆黑,雙腿無力地跪在地上。弗雷澤見此情景,追悔莫及,並為此抱憾終生。
阿裏的勝利勝在他的堅持不懈,而弗雷澤的失敗就敗在他關鍵時刻的放棄。德國偉大詩人歌德在《浮士德》中說:“始終堅持不懈的人,最終必然能夠成功。”如果阿裏不能堅持下去,也許失敗者就是他了。人生的較量就是意誌與智慧的較量,輕言放棄的人注定不是成功的人。
獲得成功有兩個重要的前提:一是堅決,二是忍耐。人們最相信的就是意誌堅決的人,當然意誌堅決的人有時也許會遇到艱難,碰到困苦、挫折,但他絕不會因慘敗而一蹶不振。我們常常聽到別人問:“他還在幹嗎?”這就是說:“那個人的前途還沒有絕望。”
英國有一名諺語是這樣的:“一個人如果有自己係鞋帶的能力,那麼他就有上天摘星星的機會。”隻要有堅強的持久心,一個庸俗平凡的人也會有成功的一天,否則即使是一個才識卓越的人,也隻能遭遇失敗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