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分解問題,危機可以各個擊破(3)(1 / 2)

這一則消息,他便去找西班牙政府商談:“假如你們向我買2000萬美元的牛肉,我便向你們的船廠訂製一艘價值2000萬美元的超級油輪。”西班牙政府官員對此求之不得,當即拍板成交。

杜德拉把2000萬美元的牛肉轉銷出去之後,繼續尋找丁烷氣。他到了美國費城,找到太陽石油公司,他對太陽石油公司說:“如果你們能出2000萬美元租用我這條油輪,我就向你們購買2000萬美元的丁烷氣。”太陽石油公司接受了杜德拉的建議。從此,他便打進了石油業,實現了躋身於石油界的願望。經過苦心經營,他終於成為委內瑞拉石油界的巨子。

在係統思維中,整體與要素的關係是辯證統一的。整體離不開要素,但要素隻有在整體中才成其為要素。從其性能、地位和作用看,整體起著主導、統帥的作用。因此,我們觀察和處理問題時,必須著眼於事物的整體,把整體的功能和效益作為我們認識和解決問題的出發點和歸宿,相信當你具備這個能力後,生活中的一切難題都會迎刃而解了。

分解難題,逐步瓦解

有效地將問題分解成許多板塊,然後分階段向目標前進,就能大大提升我們攻克難關的信心和解決問題的效率。

那些成功的人在解決問題是有一個習慣,那就是考察事物時將其作為一個整體,解決問題時則可以將一個整體分為小的階段,逐個進行突破。

我們常常被一個問題的複雜和棘手所嚇倒,認為解決它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你是否嚐試過將這個嚇倒你的大問題分解成一個個小問題來解決呢?

在1984年的東京國際馬拉鬆邀請賽中,名不見經傳的日本選手山田本一出人意料地奪得了冠軍。當記者問他憑什麼取得如此驚人的成績時,山田本一笑了笑:“憑智慧戰勝對手。”

記者當場蒙了,以為山田本一故弄玄虛,哪有馬拉鬆靠智慧而不靠體力和耐力取勝的?兩年後,意大利國際馬拉鬆邀請賽在米蘭舉行,山田本一代表日本參賽。這一次,他又奪得了冠軍。記者再次請他談談經驗,山田本一沉默了一會兒,還是說了那句話:“憑智慧戰勝對手。”記者還是迷惑不解,他到底靠的是什麼智慧呢·

10年後,這個謎底終於在他的自傳中揭開。他在自傳中寫道:“每次比賽前,我都要乘車把比賽路線仔細看一遍,並把沿途比較醒目的標誌畫下來,比如第一個標誌是銀行,第二個標誌是一棵大樹,第三個……一直畫到賽程終點。比賽開始後,我就以百米衝刺的速度奮力衝向第一個目標,到達第一個目標後,我休整自己,又以同樣的速度向第二個目標衝去。

幾十公裏的賽程就這樣被我分解成多個小目標輕鬆地跑完。其實,起初我並不懂得這樣的道理,我始終把我的目標定在終點線上的那麵旗幟上,結果我跑到十幾公裏處就疲憊不堪了,我被前麵那段遙遠的路程給嚇倒了。”

我們的生活、工作都像是一場場的馬拉鬆比賽,許多困難乍一看遙不可及,但我們若能本著從零開始,從點滴去實現的決心,有效地將問題分解成許多板塊,然後分階段向目標前進,就能大大提升我們攻克難關的信心和解決問題的效率。 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就是我們要攻克的目標。每個人都會有或多或少的懼難心理,如果困難太大,很容易使我們因畏懼而裹足不前。但是若將困難劃分為一個階段一個階段的具體目標,繼而有針對性地去攻破,那麼,無論多大的困難都會被我們瓦解了。

由“點”開辟新方法

沿著可能存在的點盡量向外延伸,或許,一些由常規思路出發根本辦不成的事,其前景便很有可能柳暗花明、豁然開朗。

當一個難題擺在我們的麵前,擅長發散思維的人往往會撇開眾人常用的思路,嚐試多種角度的考慮方式,把問題分解開來,從他人意想不到的“點”去開辟問題的新解法。所以,在進行發散性的思維時,其首要因素便是要找到事物的這個“點”進行擴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