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大家齊聲說。
於猛回答得很好,但改變家鄉的麵貌還是要靠我們的雙……
這時燈突然有些晃,繼而桌子上的書本、筆掉在了地上,樓房開始搖晃,張老師說,地震了,同學們趕緊向樓下操場上跑。
見有的同學還在裝書包,張老師喊,什麼也不要拿了,快跑。
當大部分同學跑出了教室時,樓房搖晃地更利害了,燈掉了下來,樓板發出刺耳的磨擦聲,接著有樓板塌了下來,門倒了下來,在門口指揮同學們向外跑的張老師向後退了一步,才沒有被倒下來的門砸著,教室裏彌漫著嗆人的煙塵。張老師環顧了一下教室門口,人是出不去了,樓板還在向下掉,他喊道:唐飛飛、於猛,快到我這兒來。
五秒鍾後,整個樓垮塌了下來。
兩天後,救災人員扒開教學樓的一角,眼前的場麵使所有在場的人都驚呆了,廢墟下,張米亞老師跪仆著,身體早已冰冷,但他雙臂環抱著的兩個孩子竟還都活著,救援人員怎麼也掰不開他的雙臂,隻有含淚將他的雙臂鋸斷,才托出了兩個學生。
這個生前平平常常的山村教師,隻有29歲,他折斷了自己天使的翅膀,卻讓兩個孩子重新站了起來,能夠再次飛翔。
後來唐飛飛和於猛都寫了張老師布置的那篇作文,不過內容不是他們在課堂上敘述的,他們在作文上都寫到了這樣的話:假若我有一雙翅膀,我要飛到天堂去看你——張老師,還想聽你給我們講課,還想看你打籃球……
2010《語文導刊》,入選《最值得中學生珍藏的100篇小小說》
後記
鍾情小小說
進入21世紀,隨著競爭的激烈和時間觀念的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都進入了快節奏,小小說這種文學樣式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歡。小小說這個短篇小說中的分枝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繁茂過,也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風光過。曆史把文學輕騎兵的擔子交給了它。小小說因其篇幅短小,閱讀省時省力而見長。
我寫過電影文學劇本,中篇小說,短篇小說,詩歌,散文,報告文學,散文詩,但最鍾情的還是文學家族中的小家碧玉——小小說。
世人對小小說有諸多叫法:微型小說,袖珍小說,一分鍾小說,一袋煙小說,小小說,短中短小說、精短小說等,我認為還是稱之為小小說更妥貼些。小小說雖然文字很短,但麻雀雖小,五髒俱全。它具有小說的所有特性和功能。
在小小說的創作中,我的體會是:小小說的題目很重要,它就像一首詩的詩眼。我看小小說,總是先看目錄,看能不能尋到一、兩個能使人眼前一亮的好題目,然後先把這擁有好題目的文章讀完;我寫小小說,也總是先有題目,再按題目“製造故事,發展情節。”有的作者,先把作品寫出來,再找題目。我自以為先寫作品,再找題目,難免作品會寫得散一些,找出的題目也可能會有些牽強。
再是要注意生活積累。比如我的那篇《家書》,寫“我”在二十年前跟援藏隊修公路時,幫一個目不識丁的老鄉馬大叔“寫信讀信的故事”。其實這個故事是二十年前我在山西一個煤礦上當兵時,聽一個河南籍的老兵講的,他說這是他老班長的故事。作品在《小說林》上發表後,被《作家文摘》、《小小說選刊》等報刊轉載,後被選入《2001中國最佳小小說》、《中國當代微型小說大觀》。
還有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比如我的那篇曾受到著名小說家周大新好評的《吃了一頭牛》,寫一個農村老漢到城裏看兒子,晚上隨兒子一家去參加別人的宴請,路上看見街兩旁的彩燈,心想,這得浪費多少電?進了電梯後出不去,坐上桌開席後,看見那盤“芋頭扣肉”,問明是五十塊錢一盤後停了筷:就這點芋頭這點肉,五十塊錢?老人吃熱後,解開了中山裝和棉祆的扣子,裏邊沒穿襯衣,是光光的胸脯,使得兒子看了一眼妻子。周大新評論說,這不多的筆墨,一下子讓我想起了我的父親和第一次進城的那些鄉親,寫得的確傳神。這篇小小說使人想起的東西,一點也不比一個短篇小說少。這是個真實的故事,是從酒桌上聽來的。
對於青少年文學愛好者,寫小小說是練筆的最好方式。因其篇幅短,容易操作和布局。它又具備小說的所有特征:人物、故事、細節、情節、矛盾。但就此認為小小說好寫,也是不對的。寫出十篇小小說容易,要寫出一篇比較成功的小小說,沒有多年的努力是不可能的。
對於學生,在學有所成走向社會之前,最主要的任務是學習。首先要學好書本知識,然後才是開闊視野,發展個人愛好。因為書本知識是你將來從事任何職業的基礎。
堅持記日記可以無形中提高你的寫作能力。記日記不但可以增加生活積累,還可以鍛煉你勤思考、善觀察的能力。許多有成就的作家就有堅持記日記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