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十圖已經幾天沒有到網上衝浪了,今天幫“瀟灑走一回”聊了一會,似乎又聊出癮來了,那種無所忌諱,肆意發泄的境界令他向往。
他坐到自己的計算機旁邊,有點興奮地進入了“大連的天空”。
有一種久違了的感覺,電子時代,事情的變化就是快,幾天沒來,熟悉的麵孔一個都沒有了,從前麵看到後麵,一個熟悉的聊友都不在。一個個俗不可耐的名字讓他提不起精神,倒是“談談清新茶文化”這個名字讓他有一種耳目一新的好感,感覺清新、親切、別致。
看著這個名字,馬十圖馬上想到了茶,何不一邊喝茶一邊聊茶呢,這樣也許會有一點身臨其境的感覺吧?
馬十圖沏了一杯朋友給他的從台灣帶回來的洞頂烏龍,立刻滿室生香。
“樹欲動而風不動”點了一下“談談清新茶文化”,對她說:“你給大連的天空帶來了一縷清新的風!”
“談談清新茶文化”馬上就有了回複:“謝謝,你也對茶文化感興趣?”
“樹欲動而風不動”說:“是啊,茶是中國的國飲嘛!”
“談談清新茶文化”說:“知者樂山,仁者樂水。名茶產於名山,名水出於名泉,可見茶是智者和仁者的合二而一呢!所以,它是中國文化最集中的反映。”
“樹欲動而風不動”說:“你在茶館工作?學過茶藝?懂得茶道?”
“談談清新茶文化”說:“不是,我隻是對茶文化感興趣而已。”
“樹欲動而風不動”說:“聽說茶藝的演示對演示者有很高的要求呢,要求儀表美、形體美、服飾美、風度美、神韻美,還要語言美、心靈美!你說這是在品茗,還是在欣賞美女?仿佛有點意淫吧?”
“談談清新茶文化”說:“是嗎,你怎麼會這麼想呢?這就和服裝表演一樣,雖然服裝設計師費了很多的功夫,但是誰知道下麵的人是在看模特身上的衣服呢還是在看台上擺胯扭臀的模特呢?”
“樹欲動而風不動”說:“比喻得實在高!”
“談談清新茶文化”說:“所以就像魯迅說的,有人看到《紅樓夢》的淫,有人看到《紅樓夢》的道,有人可能看到《紅樓夢》的……仿佛還有一句話,說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漢姆雷特,這叫各取所需。”
“樹欲動而風不動”也附和地說:“也可以用蘇軾的一句詩來說,‘橫看成嶺側成峰’。”
“談談清新茶文化”說:“很對。茶藝也一樣,表演者的衣服固然要美,但是人也要美。而人美隻是其一,最重要的是茶也要美,要講究茶名之美、茶形之美、茶色之美、茶香之美、茶味之美,以及水之美、器之美、意境之美、心境之美、技藝之美。”
“樹欲動而風不動”說:“真的是很美啊!可惜我去過全國各地的茶館,還沒有享受過如此高雅的茶藝表演呢!要麼是人美茶不美,看人的時候是秀色可餐,飲茶的時候卻味同嚼蠟;要麼是茶美人不美,飲茶的時候沁人心脾,看人的時候卻是刻畫無鹽。至於茶名之美、茶形之美、茶色之美、茶香之美、茶味之美,以及水之美、器之美、意境之美、心境之美、技藝之美就更不用說了!不用說美了,簡直就是粗鄙!惟利是圖!”
“談談清新茶文化”說:“其實上麵說的這些也還不夠呢,那還隻是形而下的東西,隻滿足了行而下的東西還不夠,還要滿足形而上的要求,滿足精神的要求。欣賞茶藝,還要講究一個真字,一個閑字,一個清字,講究真心真意,閑適恬靜,淡泊清雅。一般人是很難達到這個境界的。茶藝中的美是要用真心去品嚐的!要有閑適的心情和意境,又要消除凡塵的欲望和雜念,它是一種對心靈的洗滌。洗浴去除的是你外表的汙垢,品茗消除的卻是你靈魂中的塵埃。”
“樹欲動而風不動”說:“你說的真好啊!”
“談談清新茶文化”說:“我覺得你說的也非比尋常呢!你真的很博學啊!讓我考考你對茶文化的了解,好嗎?”
“樹欲動而風不動”說:“好啊,願聞其詳!”
“談談清新茶文化”說:“你知道中國的十大名茶嗎?”
“樹欲動而風不動”說:“這個你可難不倒我,我專門記憶過,而且還把它們編成了五副對聯呢:碧螺春,鐵觀音;西湖龍井,黃山毛峰;祁門紅茶,君山銀針;六安瓜片,武(與五諧音)夷岩茶;信陽毛尖,都勻毛尖。你看,每兩種茶組成一副對聯,一下就記住了!”
“談談清新茶文化”說:“哇,你好棒啊!真聰明!和你聊了這麼久,口渴了吧,我送你七碗茶,給你潤潤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