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紫蘭家裏富有,但自小便體弱,養在深閨,家裏輕易不讓她出門。父親對她如掌上明珠般供著,心心念念要讓她有一個才貌雙全的名聲,以便將來尋個好夫婿。
元宵節時,在德藝會館上當眾念出來的詩,讓她贏得了鎮上第一才女的名聲。眾人都以為是她即興而做,實情卻是父親讓她提前琢磨了好幾個月才做出來的,還讓老師修改了一番。
自從得了朱顏的蘭花詩後,對她很是傾慕。聽小喜說,這位李夫人隻是一個晚上便做出這首蘭花詩,那才是真正的行家。後來又吃了她送的印有蘭花圖樣的糕點,好看又好吃,隻覺得這位李夫人實在是清新脫俗的人物。
她的身邊的丫頭小桃隻負責她的貼身之物,她不出門,小桃也不輕易出門,她雖然喜歡朱顏送的東西,但總不能天天都讓人家送吧,所以在得知朱顏送的果醬和糕點都是有得買的時,便讓小桃親自到藥店買了果醬和糕點。
小鎮的生活日日相同,又日日不同,貧窮人家總是羨慕著小康人家的生活,小康人家又羨慕著富裕人家的生活。趙紫蘭做為鎮上的第一才女,她的生活更是全鎮未婚男女所注意的,富家小姐養在深閨不輕易見到,她的貼身丫頭便是代表著她的,小桃買了糕點和果醬的消息瞬間傳開,大家都對這個糕點和果醬很好奇。
人總是有攀比心理的,有錢人家買得起的東西總是讓人渴望的,更何況是那樣才貌雙全的富家女買的東西,而且這些小東西並不貴,樣子精致又好吃,就算是日子過得不怎麼富裕的,隔幾天買一些吃還是可以的,於是朱顏的生意便日益紅火起來。
朱顏對於趙紫蘭造成的影響很滿意,她準備的糕點和果醬總是不夠賣,她考慮一番,便把積善院幾個年齡較大的女孩子集合起來幫忙。
一開始,她找了鄰居家兩個婦女幫忙,本來想長期雇用,但是過兩天後,她便打消了這個念頭,一來工錢太貴不劃算,而且才剛開始上工,便已經念叨著要升工錢,二來年紀大了總會有一些不好的衛生習慣,而且怎麼說都不聽的。
她的糕點在王通店裏寄賣,王通見生意越來越好,便騰出一個藥櫃給她放糕點,所以朱顏總是當天給他結帳,給他現錢,雖然她的現金也不多,還是咬牙從之前的銀子裏拿過錢來,給幾個幫忙的小女孩一人買了兩身新衣裳替換,又囑咐她們要把自己打理幹淨,做糕點前一定把用頭巾把頭發包起來,把手洗幹淨,手指甲裏不能有汙垢。
這些女孩子很懂事機靈,知道這樣的機會難得遇見,都很聽朱顏的話。她們晚上都早早睡覺,到了四五點再起床做事,朱顏並不藏技,怎麼做餡,怎麼做皮,把所有的技巧都告訴了她們,到最後,有時候朱顏貪懶沒有顧著,她們也可以把糕點做的似模似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