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卷序(2 / 2)

搶救大熊貓,是全國、全世界矚目的工作。在我前往四川時,我想查閱一些關於大熊貓的知識性資料,圖書館裏幾乎沒有。我發現廣大讀者也迫切想了解關於大熊貓的知識。我萌發了寫作一本關於大熊貓的知識性讀物的打算。在四川采訪搶救大熊貓時,我除了了解人們的精神麵貌和感人事跡外,也向專家們不斷請教知識性問題。在完成報告文學之後,我著手寫了一本知識性、趣味性的小書——《國寶熊貓》。

我隻是鑒於有關熊貓的知識性讀物極其匱乏,才自不量力地著手寫這本書的。我非常感謝專家們給予的指教。但是,我畢竟隻是“熊貓迷”,不是“熊貓專家”。本書隻是一本常識性的小冊子,不是學術著作。如果這本書能幫助讀者了解中國國寶——大熊貓的常識,我就感到莫大的欣慰了!

至於我為什麼要寫《電腦趣話》呢?

那是在1975年,我接受了編導電影《電子計算機》這一任務,使我有機會深入到各地的電腦製造單位、研究單位、應用單位。另外,我還請上海複旦大學物理係電腦專業的教師講授電腦的原理、結構。這樣,在二十多年前,我就對電腦產生了很大的興趣。

1981年,我寫過一本關於電腦的小書,叫做《萬能腦袋》。

隨著我在1992年改用電腦寫作,電腦成了我的親密朋友。我把《萬能腦袋》加以修改、補充,用電腦寫下這本《電腦趣話》。

考慮到講述電腦原理的書已經不少,內容又比較艱深,所以《電腦趣話》不用過多的篇幅去講述原理。本書隻是想通過有趣、生動的故事,使讀者了解電腦的發展曆史和廣泛的應用。如果讀者讀了本書,對電腦發生興趣,想作深入的了解,那麼可以去閱讀那些講述電腦原理的專門著作。

我在編選《葉永烈文集》時,每編好一卷,就用“E-mail”把書稿的電子文本發到湖南人民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在收到我的“E-mail”之後,隻需把書稿的電子文本排版,而不必排字,因為我在寫作時已經身兼“排字工人”,把書稿輸入電腦。

電腦從誕生至今還隻有半個多世紀,但是已經深深滲入到國民經濟各個部門和日常生活的方方麵麵。電腦已經“飛入尋常百姓家”,就連中小學生也都離不開電腦。

電腦能夠飛快地進行計算,但是隻有一個問題算不清楚,那就是電腦現在究竟有多少項用途?

我是一個興趣廣泛的人,我對種種感興趣的事情寫下一本又一本題材各異、內容千差萬別的書。這一卷就是明證。

葉永烈

2010年6月3日上海

§§第一章 白衣偵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