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3章 避開毒性思維方式(1 / 1)

如果我們多一些愛心,那麼把自己的痛苦歸結到別人身上的想法就會離我們遠去,就像一隻小豬認為自己是隻小狗一樣。

漢德把辦公室搬到農村不久的一個早晨,當時,他正在外麵呼吸新鮮空氣,忽然發現一頭大灰豬正在拱樹籬,這道樹籬是他們與鄰居家的一道界牆。自從漢德搬到這裏後,這種新鮮事經常碰到。

“嘿!薩瑪莎,這兒有一頭豬!”漢德衝他的辦公室經理喊道。

“知道子,它在等它的媽媽,一隻狗。”她回答道。

“什一麼?”

“這頭小豬剛出生時,是咱們的鄰居從地裏把它揀回來的,而它見到的唯一的動物就是這隻狗,於是它就把這隻狗當成了它的母親,跟著它到處去。”

就在這時,一隻大黑狗出來了,小豬用鼻子輕輕拱著它,跟著回家了。

回到辦公室,漢德在想,也許我們的處境和那頭豬不一樣。我們接受了一些非人類本性的東西:人類本是有精神世界的動物,然而我們卻認為是肉體束縛住了我們;人類本是一個整體,我們卻認為我們可以單獨存在;人類是為了絢爛生命而來,然而我們卻相信前人已經驗證過的人生無常。

心理學家發明了這樣一個名詞:毒性關係,這使得人人自危。於是報刊、電視、醫療一哄而上,紛紛解囊出招來幫助這些受害的父母、兒童及夥伴。毒性關係的意思是,我們周圍有些人對我們會有不良影響,我們應該設法避開。

好吧,也許它是正確的,但還是讓我們來深入分析一下吧。當然,有些人的確會讓我們感到不那麼痛快,但他們並非是引起這些不快的真正的原因。事實上,我們得更進一步地來看這個問題。我們應該看到正是我們的思維方式才使得我們身邊會有這樣的人,也正是這種思維方式讓我們將自己裝扮成一個受害者。我們的目標不是把這些人從身邊趕走,而是要改變我們這種思維方式。最終,我們必須提高自己的思維意識,直至完美。

我們的思維與我們所看到的東西有著必然的聯係,我們的所見就是我們用某種眼光去審視的結果。幸福與失敗並非源於外在因素的影響,而在於我們對人對事的態度。從更高的角度來說:毒性思維是一種心理把戲,它要讓我們相信我們是這個世界的犧牲品,而不是思維方式的選擇者。

有了這種毒性思維方式,並不意味著我們隻能處於這種受指責的痛苦狀態,它意味著我們不能再把問題的根源歸結到另一個人身上。我完全可以靠自己,從“擊敗自我”的狀態中走出來,進入一種更加健康向上的狀態。

我們應該這樣去看待周圍的這個世界:它每天會給我們帶來成千上萬的機會,我們不能再用那種不正確的思維方式去解讀這些機遇:

漢德開車去上班的路上,一個拐角處的房子旁邊住著一群孔雀。一天早晨,他經過拐角時,一隻雌孔雀正領著一群小孔雀過馬路。漢德停下車,欣賞著這群迷人的藍色小精靈,它們的羽毛在晨曦中熠熠生輝,他為眼前的景象驚歎不已,他感謝上帝讓他以這樣一場盛大的表現開始自己新的一天。

對麵又駛來一輛車,她很不情願地把車停了下來。她可能有急事,又遇到這樣一群孔雀,的確會讓她很惱火。這位女士滿臉怒容,氣呼呼地等著孔雀穿過馬路。等它們剛穿過去,她早巳一踩油門,汽車尖叫著衝了過去。

這的確很有意思。他們倆碰到了同樣的情形,卻以完全相反的方式去對待。漢德把它看作是上帝送給自己的一件絕好的禮物,而她卻認為自己碰見了多麼倒黴的一件事,“可惡的東西!”她可能會這樣嘟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