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各部族也有把耳垂拉長的習慣,很可能,波利尼西亞和複活節島的祖先就是從印度那兒遷居來的,但這也僅僅是一個大膽的假設而已。
小興安嶺野人
根
據大家的觀察,事後對這個“野人”的形象做了這樣的概括:雄性,約兩米高,全身長著一寸多長的棕黃色的毛,隻有臉上顴骨處沒有毛,可以看見臉上的皮肉。黑色的長發披垂到肩,嘴上的毛像長胡子,胳膊、腿部都很長,手像人手,但比人手大得多,腳長40厘米,腳趾像人的,約5厘米長,耳、鼻也像人的耳鼻,但大得多。
1964年,據在小興安嶺某地獨立執行任務時任某部通訊兵班長的李根山稱,他所在的那個班十幾個人曾多次見到一個遍身長毛、比人高好多的“野人”,而且兩次和“野人”對打,後來還親手埋葬了這個“野人”的屍體。
1964年7月的一天黃昏,李根山班長和班上的戰友們執行任務返回駐地安置就緒準備吃飯,忽然一個戰友大叫:“快出來看啊!”隻見南山坡上,相距三四百米處,直立著走下來一個黑乎乎的“大物”,直向帳篷奔來。原先以為是熊,但越看越不像。有人要開槍,被製止了:“等它過來再說……”這個“大物”折向帳篷附近的一個小湖,細看不是熊而是人樣,手裏還握著一根棍子,是握住拄著的。它走到水邊,先望了望,便蹲在一塊石頭上,伸手捉魚。捉到魚,用指劃開魚的肚子,還將魚放到水裏洗洗後,就用兩手捧著嚼食。吃完魚,竟走到帳篷旁邊坐下了,它走得很慢,拖著棍子走,坐下時,身高有1.2米。
一些通訊戰士們想活捉這個“大物”,便從兩側包抄到它的身後。班裏膽大力大的“大老黃”摸到“大物”的身後,一隻胳膊摟住了它的脖子,他的左胳膊被它抓了幾道深溝,痛得鬆了手。“大物”使勁站起來,老黃被撞了個後坐地。待其他同誌正準備上時,它已經逃跑了。跑時是用兩腳,拖著棍子,跑得極快,轉眼進了樹林。
根據大家的觀察,事後對這個“野人”的形象做了這樣的概括:雄性,約兩米高,全身長著一寸多長的棕黃色的毛,隻有臉上顴骨處沒有毛,可以看見臉上的皮肉。黑色的長發披垂到肩,嘴上的毛像長胡子,胳膊、腿部都很長,手像人手,但比人手大得多,腳長40厘米,腳趾像人的,約5厘米長,耳、鼻也像人的耳鼻,但大得多。手裏拿的棍子約1.2米長,估計6厘米~7厘米粗,呈淺黑黃色。
幾天後,有一天的半夜兩點半多鍾,哨兵猛然發現,這個家夥不知什麼時候鑽進了帳篷裏的夥房。他趕緊喊醒大夥,大家都屏住氣偷偷地瞧著,它一個腋下夾著一個圓鋁盆,走出帳篷不遠,坐下一手端盆,一手挖盆裏的麵條吃,吃完躺下。
過了約40分鍾,它卻甩起手來,又過了大約二三個小時,聽它“哼”了幾聲,戰士們有幾個人輕輕靠近,猛然衝上,按手的按手,壓腿的壓腿。它卻一動不動,原來它死了,肚子鼓鼓的,可能是吃麵條脹死的。
當晚,大家在附近小山溝裏埋了它的屍體。離開這個地方時,他們還用樹枝樹葉蓋了蓋它的墳墓,待完成任務二十多天轉回來時,可能是被什麼東西刨出來吃了,隻見剩下一堆亂骨頭。
李根山後來回憶起這件事,深感遺憾,未能捉住活的,也未收存下這些遺骨,真可惜!
敬 啟
本書的編選參閱了一些期刊、報紙和圖書的文字以及圖片,由於多種原因我們未能與部分入選文章和圖片作者(或譯者)取得聯係。敬請原作者(或譯者)見到本書後,及時與我們聯係,我們將按國家有關規定支付稿酬並贈送樣書。
編 委 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