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屍神不上天,罪狀都放在肚子裏;灶君雖上天,滿嘴是糖,在玉皇大帝麵前含含胡胡地說了一通,又下來了。對於下界的情形,玉皇大帝一點也聽不懂,一點也不知道,於是我們今年當然還是一切照舊,天下太平。
我們中國人對於鬼神也有這樣的手段。
我們中國人雖然敬信鬼神;卻以為鬼神總比人們傻,所以就用了特別的方法來處治他。至於對人,那自然是不同的了,但還是用了特別的方法來處治,隻是不肯說;你一說,據說你就是卑視了他了。誠然,自以為看穿了的話,有時也的確反不免於淺薄。
二月五日。
注釋:
(1)本篇最初發表於一九二六年二月十一日《國民新報副刊》。
(2)舊俗以夏曆十二月二十四日為灶神升天的日子,在這一天或前一天祭送灶神,稱為送灶。
(3)食蛤蜊見《南史·王弘傳》:"(融)初為司徒法曹,詣王僧襱,因遇沈昭略,未相識。昭略屢顧盼,謂主人曰:’是何年少?’融殊不平,謂曰:’仆出於扶桑,入於湯穀,照耀天下,誰雲不知,而卿此問!’昭略雲:’不知許事,且食蛤蜊。’"談風月,見《梁書·徐勉傳》,勉為吏部尚書,"常與門人夜集,客有虞氨求詹事五官。勉正色答雲:’今夕止可談風月,不宜及公事。’""酒酣耳熱而歌嗚嗚",語出《漢書·楊惲傳》,惲報孫會宗書:"田家作苦,歲時伏臘,烹羊炮羔,鬥酒自勞。......酒後耳熱,仰天拊缶而呼嗚嗚。"
(4)"情麵者,麵情之謂也。"這是明代周道登(崇禎初年的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對崇禎皇帝說的話,見竹塢遺民(文秉)著《烈皇小識》卷一:"上(崇禎)又問閣臣:’近來諸臣奏內,多有情麵二字,何謂情麵?’周道登對曰:’情麵者,麵情之謂也。’左右皆匿笑。"
(5)"兵諫"一九一七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北洋政府在參戰問題上,總統黎元洪和總理段祺瑞發生分歧。五月,段提出的對德宣戰案未得國會通過,且被黎元洪免職。於是在段的指使下,安徽省長倪嗣衝首先通電獨立,奉、魯、閩、豫、浙、陝、直等省督軍相繼響應,皖督張勳也用"十三省省區聯合會"(即所謂督軍團)的名義電請黎元洪退職,他們自稱這種行動為"兵諫"。
(6)"三屍神"道教稱在人體內作祟的"神"。據《太上三屍中經》說:"上屍名彭倨,在人頭中;中屍名彭質,在人腹中;下屍名彭矯,在人足中。"又說每逢庚申那天,他們便上天去向天帝陳說人的罪惡;但隻要人們在這天晚上通宵不眠,便可避免,叫做"守庚申"。
(7)《封神傳演義》即《封神演義》,長篇小說,明代許仲琳(一說陸西星)著,共一百回。
談皇帝中國人的對付鬼神,凶惡的是奉承,如瘟神和火神之類,老實一點的就要欺侮,例如對於土地或灶君。待遇皇帝也有類似的意思。君民本是同一民族,亂世時"成則為王敗則為賊",平常是一個照例做皇帝,許多個照例做平民;兩者之間,思想本沒有什麼大差別。所以皇帝和大臣有"愚民政策",百姓們也自有其"愚君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