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康黨"指清末參加和讚同康有為等變法維新的人。
(4)"革黨"指參加和讚同孫中山領導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運動的人。
(5)"亂黨"一九一三年,孫中山領導的討袁戰爭(二次革命)失敗後,袁世凱就把國民黨作為"亂黨"取締。
(6)深文周納歪曲或苛刻地援用法律條文,陷人於罪。
(7)"整頓學風"指一九二六年三月六日,西北邊防督辦張之江致電執政段祺瑞和總理賈德耀,侈談"整頓學風"。他胡說當時"學風日窳,士習日偷......現已(男女)合校,複欲共妻","江竊以為中國之可慮者,不在內憂,不在外患,惟此邪說裝行,甚於洪水猛獸。"請段祺瑞"設法抑製"。段祺瑞接到電報後,除令秘書長章士釗複電"嘉許"外,並將原電通知國務院,責成教育部會同軍警機關,切實整頓學風。去年的"整頓學風",參看本卷第120頁注(4)。
(8)通緝令三一八慘案發生後,段祺瑞政府下令通緝徐謙等五人,胡說他們"假借共產學說,嘯聚群眾,屢肇事端。本日徐謙以共產黨執行委員會名義,散布傳單,率領暴徒數百人,闖襲國務院,潑灌火油,拋擲炸彈,手槍木棍,叢擊軍警。......徐謙等並著京內外一體嚴拿,盡法懲辦,用儆效尤。"徐謙(1871-1940),字季龍,安徽歙縣人。李大釗(1889-1927),參看本卷第66頁注(8)。李煜瀛,字石曾,河北高陽人。易培基,字寅村,湖南長沙人。顧兆熊,字孟餘,河北人。
(9)清室善後委員會一九二四年十一月馮玉祥國民軍驅逐溥儀出宮後,北洋政府為辦理清室善後事宜和接收故宮文物而設的機構。
(10)俄款委員會即俄國退還庚子賠款委員會。一九一七年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成功後,蘇俄政府宣布放棄帝俄在中國的一切特權,包括退還庚子賠款中尚未付給的部分。一九二四年五月,兩國簽訂《中俄協定》,其中規定退款用途,除償付中國政府業經以俄款為抵押品的各項債務外,餘數全用於中國教育事業,由中蘇兩國派員合組一基金委員會(俄國退還庚子賠款委員會)負責處理。這裏所說的三個委員,即李煜瀛、徐謙、顧兆熊。
(11)"優美的差缺"這是引用陳西瀅的話。他在《現代評論》第三卷第六十五期(一九二六年三月六日)的《閑話》裏說:"在北京學界一年來的幾次風潮中,一部分強有力者的手段和意見,常常不為另一部分人所讚同,這一部分強有力者就加不讚成他們的人們一個’捧章’的頭銜。然而這成了問題了。......不’捧章’而捧反章者,既然可以得到許多優美的差缺,而且可以受幾個副刊小報的擁戴,為什麼還要去’捧章’呢?"
(12)一九二六年三月二十六日《京報》登載消息說:"該項通緝令所羅織之罪犯聞竟有五十人之多,如......周樹人(原注:即魯迅)、許壽裳、馬裕藻......等,均包括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