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節 太性急隻會壞事(2 / 2)

王齕本還想進攻長平。廉頗根據敵強己弱、初戰失利的形勢,決定采取堅守營壘以待秦兵進攻的戰略。秦軍多次挑戰,趙國卻不出兵。

王齕沒辦法,隻能派人回報秦昭襄王說:“廉頗是個富有經驗的老將,不輕易出來交戰。我軍老遠到這兒,長期下去,就怕糧草接濟不上,怎麼好呢?”

秦昭襄王請範雎出主意。範雎說:“要打敗趙國,就必須讓趙國把廉頗換掉。”

過了幾天,秦相應侯範雎派人帶千金向趙國權臣行賄,用離間計,散布流言說:“秦國所痛恨、畏懼的,是馬服君趙奢之子——趙括,廉頗容易對付,他快要投降了。”趙王既怨怒廉頗連吃敗仗,士兵傷亡慘重,又嫌廉頗堅壁固守不肯出戰,因而聽信流言,便派趙括替代廉頗為將,命他率兵擊秦。

公元前260年,趙括領兵二十萬到了長平,請廉頗驗過兵符。廉頗辦了移交,回邯鄲去了。

趙括統率著四十萬大車,聲勢十分浩大。他一心隻求馬上打敗秦軍,於是一反廉頗的部署,不僅臨戰更改部隊的製度,而且大批撤換將領,使趙軍戰力下降,還下了命令說:“秦國再來挑戰,必須迎頭打回去。敵人打敗了,就得追下去,非殺得他們片甲不留才算完。”

秦見趙中了計,暗中命白起為將軍,王齙為副將。白起一到長平,布置好埋伏,故意打了幾陣敗仗,使軍隊後撤。趙括在不明虛實的情況下,貿然采取進攻行動。白起把趙軍引到預先埋伏好的地區,派出精兵二萬五千人,切斷了趙軍的後路;另派五千騎兵,直衝趙軍大營,把四十萬趙軍切成兩段。秦國又發兵把趙國救兵和運糧的道路切斷了,趙軍首尾分離,糧道被斷。秦軍又派輕騎兵不斷騷擾趙軍。趙軍的戰勢危急,隻得築壘壁堅守,以待救兵。

趙兵已斷糧四十六天,饑餓不堪,甚至自相殺食。趙括走投無路,重新集結部隊,分兵四隊輪番突圍,終不能出,趙括親率精兵出戰,被秦軍射殺。趙括軍隊大敗,四十萬士兵投降白起。

就這樣,四十萬趙軍,就在紙上談兵的主帥趙括手裏全部覆沒了。

從上麵的故事中,我們不難看出,趙軍失敗,莫過於趙括急於求勝。廉頗曾多次告訴於他,這次戰爭,關係著趙國的存亡,而且是一次持久戰,需要頗多的防禦設施,可是趙括不聽。於是一到戰場,就把廉頗的防禦設施全部解除,然後開始了正麵出擊,結果被秦軍前後夾擊,打了個大敗,趙括帶兵突圍,自己也中箭而亡。

做什麼事情,都無需過於心急。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每個人都應該很清楚自己到底有多少的能力,不可拿雞蛋去與石頭相碰,更不要一時心急,卻忘記了自己本來的麵目。

揠苗助長要不得,這是人類經曆了幾千年來總結的經驗。可到了我們現在這個年代,這樣的悲劇,每天卻還在發生。我們必須要明白,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發展規律,如果一個人在不了解這一切真相的時候,揠苗助長,不過是逼自己走上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