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包容能為你帶來愉悅(1 / 2)

在生活中,包容他人、包容自己都是必須的,包容就是給別人機會,也是給自己機會。

有句俗話,叫做“宰相肚裏能撐船”。姑且不論那些宰相是不是都有度量,但人們都把那些具有像大海一樣寬廣胸懷的人看作是可敬的人。

一個人是否具有“包容”的心胸並非小事。它不但關係到自己的工作、學習乃至自己的生命和健康,而且關係到事業的興衰與成敗。

我們生活在社會群體中,人與人之間發生矛盾、產生誤解是常有的事。如何處理好這方麵的問題,我們的祖先留下了許多閃光的思想和可供借鑒的經驗。明代朱袞在《觀微子》中說過:“君子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處人所不能處。”以寬厚的態度待人,絕非軟弱無能,而是自信的表現,是正義的行為。尤其是“以德報怨”的高風亮節,可以使人反躬自問,心悅誠服。

《續漢書》中記載了曹騰的父親曹陰這麼一個故事:

他的鄰居養了頭豬,長得和曹家喂的豬模樣相似。有一天,鄰家的豬跑丟了,他便到曹家來要,說曹家這頭豬就是他家丟的那頭豬。曹陰心裏知道他搞錯了,卻不和他爭辯,二話沒說,就讓他把豬牽走了。後來,鄰家的豬又自己跑回來了,他這才知道弄錯了,心中很慚愧,趕忙把豬趕還曹家。這時曹陰仍是二話沒說,隻是微笑著接受了。曹陰的態度和氣量,對丟豬的鄰居是一種無聲的感染和教育。

有的人遇事想不開,甚至為芝麻粒那麼大點事也吃不好飯,睡不好覺,自己折磨自己。也有的人覺得謙讓“吃虧”、“窩囊”,因而在非原則矛盾麵前,總以強硬的態度出現,甚至大動幹戈,結果使矛盾非但不能緩解,而且丟了自己的人格。因而,每一個人都應培養自己“包容”的美德。

1928年,密西西比州有一位黑人教師兼傳教士泰勒即將被處死。事情是這樣的:當時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密西西比州中流傳的謠言說,德軍將策動黑人政變。有一天,一群白人青年在教堂外聽到泰勒在教堂內說:生命是一場搏鬥,黑人們應拿起武器,為爭取生存和成功而戰。這些白人青年聽到了“戰鬥”、“武器”,激動地衝入教堂,用繩索將泰勒捆住,把他拖到一英裏遠,推上絞台,燃起木柴,準備絞死。這時有人叫道:“讓他說話”。於是泰勒站在絞台上,脖子上套著繩索,開始談他的人生與理想。

他1907年從愛達荷大學畢業。畢業時,有人請他加入旅館業,有人肯出錢資助他接受音樂教育,都被他一一拒絕了。因為他熱衷於一個理想,由於他受到布克·華盛頓的影響,立誌去教育他貧困的同胞兄弟。於是,他前往美國南方找到了一個最落後的地方,也就是密西西比州的一個偏僻地方,把自己的手表當了1.65美元,就在野外開始辦學校。泰勒麵對這些準備處死他的憤怒人群,訴說自己如何奮鬥、教育那些失學的孩子,想將他們訓練成有用的農民、工人、廚師與管家。他也告訴這些白人,在他興辦學校的過程中,一些白人曾送他土地、木材、豬、牛、羊,還有錢,協助他完成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