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找準自己的位置 學會放棄,正確選擇
在選擇過程中,我們可能會麵對一些難以取舍的問題,這時就要學會放棄。隻有學會放棄,人生才會得到快樂。但是,放棄是有原則的,該放棄的放棄,不該放棄的絕不能放棄。
所以,聰明人總是在得失之間及時選擇,把一切不利於自己的東西都放棄。同時,在此過程中,他們也深深地明白:人生有些範疇是完全可以放棄的,而有些範疇又是完全不可放棄的,比如榮譽和利益可以放棄,而權利和義務不應該放棄;觀念可以放棄,而人格和尊嚴則不可以放棄;結果可以放棄,而過程則不可以放棄;情感可以放棄,而責任則不可以放棄;生命可以放棄,而信仰必須堅持。世上的事,往往相輔相成,擁有之中便有失去,缺乏之中又會有獲取。將人生的鏡頭調到不同的角度,我們便會產生奇妙的結果。“沒有”之中快樂,就是我們把人生當成一種得與失的循環而順其自然尋其明亮的結果。生活當中,我們不要固執,別總是認為得與失永遠隻能對立在一起,我們應該換個角度來看,得與失永遠是一對孿生兄弟,如影隨形。做人不能因為固執而堅守自己已經得到的,也不能因為執著而迷戀已經失去的。
比爾·蓋茨是一個商業奇跡的締造者,是少年人心目中的偶像,也是一個懂得選擇方向的人。
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位數字英雄的傳奇經曆:
比爾·蓋茨在中學時代,就是一個凡事比同齡人先行一步的孩子。老師布置寫一篇千字左右的作文,比爾·蓋茨卻一口氣寫了十幾張。
他所做的最重要的選擇莫過於退學。哈佛大學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學府,而考上哈佛大學的比爾·蓋茨卻在大三時,毅然決然地選擇了退學。這不是一般人能夠下的決心和勇氣,也隻有下這樣的決心和勇氣,才可能成為非凡的人物!
剛剛20歲的比爾·蓋茨就對計算機十分感興趣,他深信,總有一天計算機會像電視一樣走入千家萬戶。他堅定的信念,不但打動了自己,還打動了夥伴,打動了父母。
試想一下,假如比爾·蓋茨依然在哈佛深造,學習課本上千篇一律的東西,他還有可能革新電腦界嗎?也許他會成為一名白領,但不可能成為一個改變世界的人物。
他曾經說過這樣一句激動人心的話:“人生是一場大火,我們每個人唯一可做的,就是從這場大火中多搶救一點東西出來。”
本著這種人生短暫如火花的信念,他及時地做出了選擇。這讓我想起張愛玲說的一句話:“出名要趁早。”
這都告訴我們:做選擇時,一定要當機立斷。
常言道,有得必有失。任何一個人若在某一領域有所作為,可能在其他領域顯得笨手笨腳。如同把一塊上等的木頭雕刻成一件工藝品一樣,你必須知道哪些部分是必須除去的,才可能做成一件工藝品。否則,什麼都想留著,最後得到的隻會是一塊原封不動的木頭。同理,在成就事業方麵,我們隻有放棄不必要的部分才能真正地獲得成功所必需的那一部分。要知道,什麼都想得到的人,可能會為物所累,最終一無所獲。
不要什麼都想得到,有得就有失,我們要以自己最需要的為目標,抓住最有價值的,舍棄一些無關緊要的,把精力投入到最重要的事情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