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笑裏藏刀,熱情背後藏的是陰謀(4)(1 / 2)

公元756年,太子李亨即位,也就是唐肅宗,遙尊唐玄宗為太上皇。肅宗是一個性格懦弱的人,他見李輔國忠心擁戴,便把其視為自己的左右臂,賜名“護國”,後又改名“輔國”,把軍政大事都委托於他。

肅宗之所以取代玄宗是在戰時的需要。公元757年的時候,唐玄宗回到了長安。在剛開始的時候他過著無所事事但還算自由的生活。肅宗與李輔國都怕玄宗複位,因此在肅宗的默許下,李輔國對玄宗步步緊逼。慢慢地,他把玄宗喜歡的三百匹馬收回了一大半,隻留下十匹;繼則強令玄宗遷到皇宮內宮,留下幾個老弱病殘之人伺候;然後又把對玄宗忠心耿耿的心腹太監高力士流放,強令玄宗的親信官員陳玄禮致仕。這樣,徹底成了孤家寡人的太上皇唐玄宗在寂寞、淒涼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肅宗曾經好幾次都想去看望一下重病中的玄宗,但是都因為李輔國的阻撓而沒有去成。由此可以看出,李輔國的權勢有多大。

李輔國大權在握,天下大事幾乎全決定於他,朝臣所奏之事往往先經他手然後才告知肅宗。為了更準確地了解朝中大臣的動向,李輔國還專門派幾十人負責監督官員的一舉一動。對於不順從的官員加以嚴厲打擊。

李輔國根據自己的好惡處治全國的訟案,並以皇意相標榜。地方上的節度使也由李輔國一手委派。一時之間,李輔國權傾朝野,宰相及朝中大臣如果想見皇帝都必須經過李輔國的安排。皇帝所下的詔書也都需要有李輔國的署名才能施行,對此群臣都不敢提出不同意見。

李輔國出行的時候,有著無與倫比的氣勢。出於對李輔國囂張權勢的敬畏,宗室貴人也以“五郎”尊之,當時的宰相李揆稱李輔國為“五父”。李輔國的行為也為一些正直之士所不齒,宗室李峴多次對肅宗陳說李輔國的違例行徑。肅宗雖有所警覺,但在李輔國的操縱下,還是將李峴貶出京城。一手遮天的李輔國企圖開先例,做唐朝的第一位宦官宰相,遭到了宰相蕭華的激烈反對。李輔國懷恨在心,多次在皇帝麵前誣陷蕭華,並威逼皇帝貶黜蕭華。最終,李輔國的親信元載取代了蕭華的相位,蕭華被逐出京城。

李輔國之所以能為所欲為,還得益於與肅宗皇後張氏的勾結。張皇後與李輔國內外相應,控製政權。他們對不利於自己的人,無論是高官還是顯貴都是除之而後快。

肅宗的次子建寧王李炎聰明過人,盡心輔佐太子廣平王李豫,深得皇帝的歡心。但是心胸狹窄的張皇後和李輔國卻多次在皇帝的麵前中傷建寧王,還誣蔑建寧王心懷不滿,準備謀害太子,而昏庸的皇帝也竟然下詔把建寧王賜死。

李輔國與張皇後的狼狽為奸都是為了各自的利益,但是,如果他們兩個人都想把大權獨攬到自己的懷中,所以,他們是不可能永遠和平共處的。終於,在肅宗病重期間,李輔國與張皇後在決定由誰繼承大寶的問題上發生了尖銳的衝突。

李輔國支持太子李豫登基,但是張皇後素與太子有隙,因而暗中策劃越王即位,以便於自己將來繼續插手政局。張皇後密謀殺掉太子,其陰謀被李輔國的同黨發現,李輔國等首先把太子保護起來,然後衝進皇宮,抓獲了越王及其支持者百餘人。張皇後逃入重病中的肅宗寢宮,被李輔國抓住。肅宗受到驚嚇,當天就死了。趁此混亂時機,李輔國將張皇後、越王及參與者一並斬首。太子李豫在李輔國的擁戴下即位,是為唐代宗。

代宗即位之後,念著李輔國擁立有功,冊封他為司空兼中書令。終於,李輔國實現了他的宰相夢。這使得李輔國的氣焰更加囂張,他曾對代宗皇帝說:“大家但內裏坐,外事聽老奴處置。”實際上是讓代宗把軍國大事都托付於他。這一舉動自然引起了代宗的不滿,但是由於李輔國掌握軍權,代宗也隻得忍氣吞聲。

宦官程元振對唐代宗也有著擁立之功,但是卻處處受到李輔國的壓製,因而產生了除掉李輔國的念頭。此刻,他見代宗已有除掉李輔國之心,便不斷地暗中向代宗控告其罪狀。代宗得到了程元振的幫助,陸續解除了李輔國的一些職務,最終把他逐出了朝廷。

沒有過多久,就有一個不明身份的刺客在夜裏闖進了李宅,把李輔國殺死了,並且把他的頭顱扔進了糞坑裏。就這樣,這個欺壓皇帝、無惡不作的“老奴”落得了個身首異處的下場。

46奸詐小人隱藏著禍心

奸詐之徒與黃鼠狼有很多共同點,他們在待人接物方麵總是懷著不可告人的目的,表麵的善意下麵隱藏著“吃掉你”的禍心。正所謂: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

劉瑾是中國曆史上著名的權閹。在明武宗統治前期,明朝的大權完全操縱在他的手中,他擅權亂政、排斥異己、禍國殃民,被人稱為“立地皇帝”。

在公元1505年,太子朱厚照即位,是為明武宗。劉瑾在武宗還是太子的時候就已經備受寵信了。武宗上台之後隻耽於享樂,疏遠了托孤的重臣,對劉瑾、馬永成、高鳳等八位宦官卻更加寵信。這八位宦官得以欺上瞞下,任意妄為,成為為禍人間的“八虎”,而凶狠狡詐的劉瑾則是“八虎”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