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欲擒故縱,巧妙設局(2)(1 / 2)

從此以後,優孟便把孫叔敖當年的衣帽穿戴了起來,並且對於孫叔敖的言談舉止也細心模仿。一段時間後,他已經能把孫叔敖學得非常像,使人根本無法辨別出來。

有一天,楚莊王設宴會客,優孟穿戴著孫叔敖的衣帽,走上前去敬酒。莊王抬頭一見,大吃一驚,以為是孫叔敖複活了,要讓他再任相國。優孟忙說:“請讓我回去與我夫人商量一下,三天後再來上任。”

三天之後,優孟又來見楚王。楚王忙問:“夫人怎麼說?”

優孟說:“夫人要我慎重考慮,說不要作相國,特別是楚國的相國不要做。”

聽他這麼一說,楚王非常不解,優孟回答說:“比如像孫叔敖做楚國相國這麼多年,功勞沒有能與他相比的了。他忠心為國,廉潔奉公,把楚國治理得這麼強大,號稱諸侯霸主。可現在死了之後,他的兒子沒有立錐之地,貧困不堪,天天以砍柴為生。像孫叔敖這樣,我還不如自殺。”

接著優孟便唱起來:“山居耕田苦,難以得溫飽。出山做官吏,心想貪婪積餘財,不顧恥辱,又怕受賄枉法犯大罪,身死而家亡。貪吏怎麼能做啊!心想清廉做官吏,奉公守法,至死不敢胡來。可清廉官吏又怎麼能做!堂堂相國孫叔敖,一生廉潔不貪婪,可如今,妻室凍餓兒背柴!廉官不能做啊!”

唱著唱著,優孟不禁淒切地落淚起來。楚王見此,感慨萬端,想起了孫叔敖當年為自己立下的大功,而他的後人卻要忍受貧困,於是感到自己非常對不起他,馬上傳令,尋找孫叔敖的兒子。並將一塊很大的土地封賞給他,以後十代都不收回。

試想一下,如果優孟直來直去地去替孫叔敖的兒子說話,可能楚王也會給他一定的賞賜,但是絕對不會這樣豐厚。優孟設法激起了楚王的愧疚之心,這種愧疚之心使他感到必須做出相應的補償。使用計謀與直來直去相比,在效果上有了天壤之別!

雖然說用惹對方發怒的方式使對方動情的確是有一定的危險存在著,但這卻是引起對方注意,引發對方思考的好方法。其實,這個目的完成也可以用一些異類的言行和出入意料的舉止來達到。

漢景帝有13個兒子,他們先後都被封了王,其中有個叫劉發的,被封到長沙國,稱為長沙定王。長沙離首都長安很遠,是個非常偏僻貧窮的地方,加上又低窪潮濕,別人都不願去。因為劉發的母親本來隻是個宮女,地位很低,所以就讓劉發去了。劉發見弟兄們都封了好地方,隻有自己一個人倒黴,心裏很不是滋味,但皇帝的命令又不能違抗,所以隻好忍著。

漢景帝後元二年,諸侯王都到京城朝見景帝,景帝讓他們一個一個地上前祝壽,並且唱歌跳舞。其他諸侯王都做得輕鬆自如,像模像樣。輪到劉發時,隻見他把手臂縮在袖子裏,好像伸不直似的,笨手笨腳、怪模怪樣地跳起來,惹得旁邊的人捂著嘴偷偷發笑。漢景帝一見覺得奇怪,心想這孩子怎麼會笨成這個樣子,就問他:“你這是怎麼了?”劉發忙回答:“孩兒的封國太小,土地狹窄,手腳都放不開,所以隻好這樣跳。要不胳膊腿一伸開,可就到人家的地盤裏去了。”漢景帝聽了就命令增加三個郡給他做封地。

劉發用異類的表演引起了景帝的注意,從而也把自己的目的達到了。其實,用這種趣話逗著說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意思,顯然要安全得多。到時候,即使景帝不同意給他增加封地,也不會對他產生反感,

76先給對手一點好處

無論做什麼事,在時機不成熟,或己方沒有做好充分準備的情況下,都不能貿然行動,以免打草驚蛇。這時最聰明的做法應該是,先給予對方一點好處,以求穩住對方,再從長計議。這是詐術中常被用到的一種手段。

春秋初期,鄭武公繼位,把申侯之女薑氏娶為妻,此女名為武薑。武薑生有二子,長子叫寤生,次子段。次子段一表人才,武藝高強,武薑對他十分偏愛,就想把他立為世子,於是,就屢次向武公請求,武公認為長幼有序,再說寤生也沒有什麼過錯,所以,就把寤生立為了世子,隻把一個小小的共城給了段。因此,段也叫共叔。

武公死後,寤生即位,就是鄭莊公。武薑見共叔無權,便對鄭莊公說:“你繼承了父位,享地數百裏,而你的弟弟卻隻有一個存身之地,你難道忍心嗎?”鄭莊公問:“那母親您看怎麼辦呢?”

武薑說:“那為什麼不把製邑封給他?”鄭莊公回答道:“製邑地勢險峻,先王遺命不能分封。除此以外,別的地方都可以!”武薑問:“那京城怎麼樣?”鄭莊公沉默不語。薑氏-下子變了臉色,說:“你要再不允許,那就把他趕走,讓他到別國去混碗飯吃。”莊公趕忙說:“不敢,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