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虛虛實實,詭秘莫測(3)(1 / 3)

三天之後,郭絢率領士兵跟著竇建德趕到長河(今山東德州東)界上,訂下盟約,發誓不滅高士達決不罷休!從此,郭絢手下兵將不再戒備竇建德部。竇建德見郭絢中計,幾天後發布命令,起義軍精兵悍將突然襲擊,打得郭絢軍隊七零八落。這次夜襲,竇建德兵將殺死隋兵幾千人,繳獲戰馬一千多匹。

郭絢帶著幾十人騎馬逃命。竇建德派強將一鼓作氣,直追到平原(今山東平原西南),把郭絢殺死了。

從此之後,竇建德威名就在各路義軍中間響起了。

84不要照本宣科

“虛則實之,實則虛之”,這是兵家常用之法,而諸葛亮用此法卻有新發展,使傑出的兵謀家曹操料不到而中了計。

諸葛亮算華容,既不用“虛則實之”之法,也不用“實則虛之”之法,而是用“實則實之”之法瞞過了曹操。

在赤壁劉、孫聯軍大敗曹操,曹操逃走之後,諸葛亮立即派將遣兵於路截擊,卻唯獨不理關羽,關羽要求出戰,諸葛亮說:“今曹兵敗,必走華容道,若令足下去時,必須放他過去,因此不敢教去。”關羽乃立下軍令狀,說:“若曹操不從那條路上來,如何?”諸葛亮說:“我亦與你軍令狀。”關羽大喜。諸葛亮說:“關羽可於華容小路高山之處,堆積柴草,放起一把火煙,引曹操來。”關羽說:“曹操望見煙,知有埋伏,如何肯來?”諸葛亮笑說:“豈不聞兵法‘虛虛實實’之論?操雖能用兵,隻此可以瞞過他也。他見煙起,將說虛張聲勢,必然投這條路來。將軍休得容情。”於是,關羽領了將令,帶著關平、周倉帶五百校刀手,到華容道去做埋伏了。

曹操在逃命的途中,先後被諸葛亮所派遣的趙雲、張飛擋擊,傷亡慘重,狼狽不堪,剛剛把追兵擺脫,卻忽見前麵有條路,不知所從,曹操乃問軍士說:“哪條路近?”軍士說,“大路稍平,卻遠五十餘裏。小路投華容道,卻近五十餘裏,隻是地窄路險,坑坎難行。”操令人上山觀望,回報:“小路山邊有數處煙起,大路並無動靜。”操教前軍便走華容小路。諸將說:“烽煙起處,必有軍馬,何故反走這條路?”操說:“豈不聞兵書有:‘虛則實之,實則虛之’。諸葛亮多謀,故使人於山僻燒煙,使我軍不敢從這條山路走,他卻伏兵在大路等著。吾料已定,偏不教中他計!”諸將皆讚說,“丞相妙算,人不可及。”遂勒兵走華容道。

途中,人饑馬困,路小險峻,且適逢下雨,泥濘不堪,步履極難,倒下溝壑的,不計其數,行了數裏,三停人馬丟了二停,隻有三百餘人跟上。過了險峻,路稍平坦,曹操以為擺脫了敵兵追擊,正在自誇其高明,突然一聲炮響,西邊五百校刀手擺開,為首大將關關羽,提青龍刀,跨赤兔馬,截住去路。操軍見了,亡魂喪膽,麵麵相覷。如不是關羽念及其昔日之情縱之歸去,曹操這次必被擒無疑。

諸葛亮智算華容,可稱神機妙算,其運用虛實之法既絕且奇。

曹操知兵法,卻不知詭計,因此屢中諸葛亮詭計。

曹操善疑,諸葛亮就以疑兵勝之。定軍山被奪,夏侯淵被斬,曹操統大軍來報仇。兩軍隔漢水相拒。

劉備與諸葛亮來看形摯,諸葛亮見漢水上流頭,有一帶土山,可伏千餘人,乃回營吩咐趙雲:“汝可引五百人,皆帶鼓角,伏於土山下,或半夜,或黃昏,隻聽我營中炮響,炮響一番,擂鼓一番。隻不要出戰。”趙雲受計去了。諸葛亮卻在高山上暗窺。

次日,曹兵到來搦戰,蜀營中一人不出,弓弩亦都不發。曹兵自回。

當夜更深,諸葛亮見曹營燈火方息,軍士歇定,遂放號炮。趙雲聽得,令鼓角齊鳴。曹兵驚慌,隻疑劫寨。及至出營,不見一軍。方才回營欲歇,號炮又響,鼓角又鳴,呐喊震地,山穀應聲。曹兵徹夜不安。

一連三夜,如此驚疑,操心驚,拔寨退三十裏,就空闊處紮營。

諸葛亮笑說:“曹操雖知兵法,不知詭計。”遂請劉備親渡漢水,背水結營。劉備問計,諸葛亮說:“可如此如此。”曹操見劉備背水下寨,心中疑惑,使人來下戰書。諸葛亮批來日決戰。

次日,兩軍會於中路五界山前,列成陣戰。曹軍呐喊殺過來。蜀兵望漢水而逃,盡棄營寨,馬匹軍器,丟滿道上。曹操見蜀兵背漢水安營已疑,今又見棄馬匹軍器更疑,遂下令:“妄取一物者立斬。火速退兵。”然而,曹兵方回頭,諸葛亮號旗舉起,劉備中軍領兵便出,黃忠左邊殺來,趙雲右邊殺來。曹兵大潰而逃。諸葛亮連夜追趕。操傳令撤軍回南鄭。卻見五路火起--原來魏延、張飛分兵殺來,先得了南鄭。操心驚,往陽平關方向逃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