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皇帝三歲登基,大清國三年而亡(2 / 2)

小皇帝不聽,哭著嚷著說:“我不挨這兒,我要回家!我要回家!”大臣們不知所措,不知道是拜好還是不拜好,載灃在一邊也是急得滿頭大汗,連忙命太監上來按住小皇帝,然後招呼大臣們趕緊行三跪九叩禮。

等到大臣們開始拜時,小皇帝因為身體被按住,動彈不得,結果更是放聲大哭,堂堂太和殿內,充斥的全是小皇帝的哭叫聲。載灃也覺得這樣實在不成體統,隻好低聲勸慰兒子說:“不要哭了啊,一會就完了,快完了!”

載灃連說了好幾遍,小皇帝這才被哄住收聲不哭,登基大典也就這樣草草收場。

事後,大臣們私下裏議論,說攝政王載灃怎麼能在皇帝登基時說什麼“快完了”這樣的話,也未免太不吉利了!

據說溥儀登基時,古城西安流傳著這樣一首民謠:“不用掐,不用算,宣統不過兩年半”。果不其然,三年時間不到,大清王朝便轟然倒塌,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王朝曆史——載灃的預言還真準,一點都不含糊。

說起來,這也是無可奈何之事。光緒皇帝與慈禧太後的相繼去世使清廷失去了象征性的和實際上的權威中心,攝政王載灃上台後雖然繼續推進憲政,但臭名昭著的“皇族內閣”讓他的信用徹底破產,隨後武昌起義、革命軍興,袁世凱見風使舵,逼迫清帝退位。1912年1月16日,袁世凱親自拿著折子到養心殿去見隆裕太後和宣統皇帝,溥儀在《我的前半生》中回憶起當時的場麵,說一個陌生的矮胖老頭跪在紅氈墊上與隆裕太後相對流涕,看似傷心欲絕,也不知發生了什麼事情。

這小皇帝哪裏知道,這個矮胖老頭袁世凱哽咽聲中,說的竟全是逼其退位的勸誘恫嚇之詞:什麼“環球各國,民主好比堯舜禪讓,是順民心之所歸,非曆代亡國之可比”“讀法蘭西革命史,要是那路易王室早順民情,何至於被殺無遺”“我皇太後、皇上何忍使列祖列宗震驚,被趕出紫禁城”,雲雲;所以,請太後務必“俯鑒大勢,以順民心”!

由於隆裕太後仍舊遲疑不定,袁世凱便又買通了慶親王、那桐和太監小德張等人不斷在隆裕太後麵前危言聳聽,借以恫嚇;這還不算,老袁最後來了個殺手鐧,讓那些北洋將領公開要求清帝退位,否則便要回師北京。養兵千日,一日反噬,這下是徹底地完了。偏這時還有幾個忠心的皇族親貴,搞出個什麼宗社黨,非要保大清不亡。這下惹惱了那革命黨,1月26日晚,宗社黨的首領良弼便被炸得七零八落,嚇得那些親貴們忙不迭地奔到天津租界,國事暫時免談,先保自己的平安再說。

隆裕太後聽說良弼被炸死,嚇得是幾天都睡不著覺。這還有什麼辦法?隻好退位保命罷。公元1912年2月12日,也就是宣統三年的十二月二十五,隆裕太後以宣統皇帝的名義頒發退位詔書,清帝正式遜位。當時的情景是可憐而悲哀的,“袁世凱率全體閣員,邀集王公親貴入奏請旨。隆裕太後帶著溥儀在養心殿,群臣進宮,行最後一次覲見禮。內侍將各旨跪呈皇案,隆裕太後尚未看完,便忍不住淚如雨下。隨交世續、徐世昌蓋用禦璽。隨後,隆裕太後即含淚攜溥儀由內監扶掖還宮。”

千秋萬代終是夢,俱往矣,換了人間。清朝268年,從攝政王多爾袞入關定都燕京開基,最後也是以攝政王載灃結束。冥冥之中,豈非天數所致。當然,這一切已非慈禧太後所能知也。倘若其地下有知,又會作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