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個人對於他的目標幻想得太過度,而忘卻了自己的實情,就會有一種錯覺,覺得自己離目標要近些。這容易造成他自滿,而忘卻眼前的工作。
波士頓大學商科的教務長羅爾德於畢業生曾經有這樣的告誡:“大學生每每容易有一種危險——那就是分心於其他的問題,而把目前的問題疏忽了。年輕人有許多失敗,就是因為把目前的職務看得太容易簡單,以為不值得用他全副的精力去幹。”一個高目標不可掩蓋目前的需要。固然,一個人要曉得往何處去是重要的,曉得自己與那目標的距離也是重要的,但卻須有一種確實的計劃,依著計劃由現在的地位前進以達到目的地。至於前進的速度,並不是像一般年輕人所想像的那樣重要,重要的問題是:我現在做的事,是否幫助我達到最後的目的。許多大人物從一種工作換到別種工作,並不是好像蝴蝶從一朵花飛到另一朵花。他們之所以換工作,是因為他覺得走到了不通之路。大人物的眼光是要能看到一種情況發展的可能性,同時也要能看到一種情況的閉塞。
恐怕你要試走幾條路,然後才能到達你真正想要到達的地方。恐怕你難免要調換幾種工作,或回頭望望,但是你這種改變必須是根據以往的經驗經過聰明的考慮。你的改變不可能是因為好變動,或是因為對目前工作的畏難。
一個目標應當作為一種指南,引導你決定是否要換工作,應當把精力用在何處,以及其他枝節問題發生時如何應付。目標是一種進行時的指南,不是一種最後固定的地點。你是向前瞻望著,等到你達到了目標,便可退休了嗎?若果真如此,那麼你就不是一個偉大的人物。像這樣做的人,便是他生命失掉了光輝火焰。人生的意義,便是在於做事,在於有進步,閑坐著默想你的成就直到老死,實在是一個大錯誤。偉大的人物直到他完全精疲力竭了,才肯放手,不管他以往的成就如何。
傑克·羅布斯是一個自己奮鬥的鄉間孩子,後來做過多任總統的顧問,他認為無止境的活動才是人生的目的、人生的終結。他說:“某次有人問我,一個大商人是否有達到他目的的時候。我回答說:‘如果一個人有達到他目的的時候,他便不是一個大商人了。’有成就的人總是永遠前進的,直到肉體無生命的時候。”
人類的願望,始於不滿足。不滿足是表示你需要較好的東西。你要注意這種標記,因為它可以催促你向著好的方麵進行。不可怨天尤人,把你的不幸歸咎於別人或外界的環境,由此而發泄你的不滿足。你應當讓不滿激發你,采取一種廣闊的人生觀。
如果你有夢想,就算不能實現,也還是有其價值的,因為此種夢想可使你看到許多可能的機會,是別人所未見到的。大人物的童年時代大都是充滿了各種幼稚的夢想。鋼鐵大王卡耐基15歲的時候,便對他那9歲的小弟弟湯姆談論他的種種希望和誌向。他說假如他們長大些,他要如何組織一個卡耐基兄弟公司,賺很多的錢,以便能夠替父母買一輛馬車。他們天天玩著這種遊戲,自然而然地他們內心便保持著許多夢想。這種“假如”的遊戲,總是催促他往前工作;等到機會真正來了的時候,他便在現實中抓著,正如他在理想中抓著一樣,最後他總是能將理想變為現實。
“你以為我做了司機便滿足了嗎?我的心願是做鐵路公司的總經理。”但是說這句話的青年在當時還沒有做到司機,他在鐵路上幹了兩年之後,還隻是在一輛三等火車上做一個司爐工,月薪40元。他說上麵的那句話,是因為一個鐵路上的老手激起他說的。那個老手對他說:“你現在做了司爐,就以為自己是發財了嗎?但是我老實告訴你吧!你現在這個位置要再做四“司爐”是過去蒸汽機車上的一個工種,負責往爐中添加煤炭。不應直譯,而應說工種名稱!五年然後才會升為大約月薪100元的司機;如果你幸運地不被開除的話,就可以一生安然地做司機。”
聽這個話的青年便是佛裏蘭。他聽說自己可以得到一個安穩的工作,並不樂觀。他所說的話,後來真的做到了;他一步一步地努力,後來做到大都會電車公司的總經理,因為他不滿於一種安全穩定的工作。
誌願是由不滿而來。有這開始,便有一種夢想,接著是勇敢的努力,把現狀和夢想中間的鴻溝填平。
不可做一個空泛的夢想者。要曉得如何切實前進,從你現在的地位,向著你想要達到的地位前進。
你要真實地認清你自己,“你將來想做什麼人,要看看你現在是什麼人。”
目標要能刺激你把現在的工作做好。要把眼前的問題解決,才能夠向著目標前進。
把目標作為你的一個向導,決定你進行時的種種問題。不要總是想達到目的時的那種滿足,或是那個終結的時期。一種誌願的成功應當刺激你進行第二個誌願。
睜大“觀察之眼”
美國詩人羅伯特·弗羅斯特這樣寫道:“集愛好與職業為一體,這就是我生活的目的,
就像雙眼觀看時連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