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人,遭受失敗的打擊,並不知反省自己,總結經驗,但憑一腔熱血,勇往直前。這種人,往往事倍功半,即便成功,亦常如曇花一現。此為有勇而無智者。
另一種人,遭受失敗的打擊,能夠極快地審時度勢,調整自身,在時機與實力兼備的情況下再度出擊,卷土重來。這種人堪稱智勇雙全,成功常常降臨在他們頭上。
按猶太人的二八黃金律,無勇無智者占人類總數的80%,有勇無謀者與智勇雙全者占20%。而在這20%的人中,再次運用二八黃金律,有勇無謀者占80%,智勇雙全者隻占20%。如果在智勇雙全者中按二八黃金律再次分派,那麼,所謂真正的成功者占不到1%,至於那些獲取終身大成就者,更是少之又少,誠如消極人士所歎,猶如鳳毛麟角。
但是,我們做這樣的分析,目的決非哀歎成功之不易,唱人生的挽歌,而是希望從中發現克服失敗的秘訣。毫無疑問,成功者之所以成功,就在於他的智與勇,是尤在其智。拿破侖·希爾認為,智者,善於總結經驗也!
如此簡單定律,卻讓人類繞上諾大的一個圈子,付出了無法想像的代價。
在一定的意義上,研究成功要從研究失敗開始,超越失敗則必然通向成功的彼岸。
正視失敗,洞見失敗,最終必定超越失敗。
同其他人一樣,你肯定也曾經做過這樣的夢:在夢中,你是一個包圍在鮮花和掌聲中的成功者,你為自己的成功而歡呼雀躍但是,你卻沒有把這夢中的鮮花和掌聲變成現實。盡管你是一個屢敗屢戰的堅強者、一個有遠大抱負的有誌者、一個善於算計的精明者、一個被眾人普遍讚賞看好的優秀者。一切怎麼會是這麼一個樣子?你的失敗令自己困惑。你到底是怎麼了?你的失敗令他人感到不解。
其實,原因或許很簡單,因為你自己沒有去想或者沒有意識到自己存在著一些心理誤區。你以為,但實際上卻不然。
失敗是成功的先兆;隻有挫折才能帶你走向成功。因而失敗非但不該是一件令人沮喪的事情,反倒實在應是可喜可賀了。甚至你還可愛地對自己浪漫地說:“隻有風雨才能衝洗掉掩蓋於我表麵的塵埃,顯露出我英雄的本色。”於是你不畏失敗,跌倒後爬起來再勇敢地奮進,而結果卻是悲壯地屢戰屢敗,屢敗屢戰,又屢戰屢敗這是為什麼呢?是上天對你太不公平呢?是你命中注定你能成功嗎?
其實不是,你的屢戰屢敗隻是你潛移默化地在失敗和成功的問題上形成了一個心理誤區,存在著一個心理症結。你扭曲了失敗與成功在“失敗乃成功之母”中的母子關係;認為由“失敗”必然推得“成功”,而沒有去深入想一想“失敗”在這句話中的潛在意義。
失敗是成功之母,但並非失敗必定是成功之母,兩者之間並沒有必然的母子關係。如果你在失敗後,抱著一種無所謂的態度,很瀟灑地一點也不在意。“搖搖頭,忘了過去,一切從頭重新再來”,那麼,等待你的很可能還是失敗。
為什麼失敗一個接一個,勝利卻從未到來過呢?有的人已經脫口而了:“因為他沒有反省自己,沒有認真地分析自己失敗的原因,從而沒能從以往的失敗中吸取教訓”對,非常正確。
“但這又和我的創業屢戰屢敗有什麼關係呢?”你可能會這樣問。
其實,你隻要回過頭去仔細想一想就知道了。諸多失敗者的失敗原因隻是具體情況和形式上有所不同,但本質上卻是一樣的。拿破侖·希爾認為,諸多失敗的主要原因都是沒有認真地去分析自己失敗的原因,沒能從中吸取寶貴的教訓。之所以有很多人屢戰屢敗不得成功,除了他們沒有認真反省這一主觀原因外,還有一個客觀的原因,那就是失敗和挫折通常是以一種“啞語”的形式來向人們說話的,如果你不去認真地對待他,琢磨他,你是不會理解的。同樣“失敗是成功之母”也是以這種“啞語”的形式來告訴人們它的涵義的。所有曆經失敗和挫折而終獲成功的人們,都是用他們的心認真地從失敗中讀懂了這啞語的意思,他們的失敗才引導著他們走向了成功。
這裏,給屢戰屢敗者開的處方是:認真地對待你的每一次失敗。要痛定思痛,找出自己失敗的原因,在下一次奮進中引以為戒。千萬不可好了傷疤忘了痛,甚至自虐般地流著鮮血還不知痛,這樣下去,總有一天,你會因傷痕累累或失血過多而變得無力拚殺,隻有扼腕歎息,悔恨終生。
避免失敗的“金點子”
選定一個對你最有用的,然後開始去做,等你建立信心時,再回頭看看其他的。隻要你想得到的,就加上去,但要小心地計劃你的工作。別因為計劃太多而又把它給弄砸了。在你遇到困難時,更要保持你的熱度。犯了錯就要接受它,但要設法使它變得更好。